题型拆解?x??握数据答题技巧(组图)

发布 : 2018-11-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回顾最近3年(2016至2018年)的文凭试通识科卷一,所有题目都有一道分题是数据题,因此,要考好通识科,一定要掌握好数据题的答题技巧。今期就以下列模拟试题为例,跟大家重温数据题的答题要诀。

◆资料A

.表A1:按教育程度划分青年工作人口(表)

.表A2:青年工作人口每月主要职业收入(表)

◆题目

根据资料,指出与青年工作人口有关的统计所显示的趋势。(4分)

■答题步骤

(1) 审视题目字眼

「根据资料」:考试中常见同学只用自己文字概述资料反映的现象,完全没有引用数字,单是此失误已可导致失去一半分数!

「指出……趋势」:若题目只要求「指出」/「描述」趋势,同学不用延伸说明趋势背后的原因或其引致的影响。部分同学没有仔细审题,画蛇添足地提出许多额外的事例解释数据。虽然回答多馀的内容不会被扣分,但卷一时间紧迫,这变相牺牲了其他题目的分数。

(2) 分析数据

题目要求指出「趋势」,同学就要找出不同项目如何随时间变化。部分同学可能未摆脱初中点列式评分(「数point」)的考试模式,以为4分题目只需指出两项趋势。其实通识科考评绝不是单纯「数point」,4分数据题可以要求回答2至4点不等,故答题时应尽量找出所有趋势。怎样找?大家要记住「横比、直比」和「归类」两招。

除圆形图(pie chart)外,其他图表都可以用「横比、直比」分析,如表格就比较栏(直比)和列(横比);统计图则比较X轴和Y轴。例如表A1,「横比」是比较2006、2011、2016年之间的变化(升跌),「直比」便是比较「中学及以下」及「专上教育」(高低之比、有没有正比/反比关系?)

有时图表的项目较多,如表A2有5个收入范围,就要将项目「归类」,可分为「1万元以下」、「1万至2万元」、「2万元以上」3类,便可清晰看到「1万元以下」收入的青年由2006年占绝大多数(82.1%),一直下跌至2016年不足一半(39.6%),「1万至2万元」收入的则由2006年16.8%上升至2016年超过一半(52.2%),「2万元以上」收入的人数虽然有增加(由2006年1%上升至2016年8.2%),但始终只占少数,不足一成。

(3) 描述局部特徵

指出资料中所有重要的趋势,并注意作答时要引用及整理数据(计算倍数/百分比):

· 中学及以下学历的青年工作人口下降:由2006年62.1%降至2016年38.6%,人数则下跌了50%。

· 专上教育学历的青年工作人口上升:由2006年37.9%升至2016年61.4%,人数增加了三成。

· 青年工作人口下降:由2006年近36万人降至2016年约29万人,跌了近两成。

· 青年主要职业收入在2006年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下,上升至2016年集中在1万至2万元(参见第2点)。

· 青年主要职业收入上升:中位数由2006年7000元上升至2016年10,750元,上升54%。

(4) 综合资料,归纳出整体现象

如题目有两个图表,要尝试找出两者的关系。如由资料A可见,青年工作人口的学历上升,其主要职业收入随之逐渐上升。对于其他趋势,最好也尝试概念化提出社会现象,如青年工作人口下降,反映人口老化的现象。

文:顺德联谊总会李兆基中学通识科教师 陈应聪

[通通识 第5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