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品牌跑不快 面临被淘汰(图)

发布 : 2019-4-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2013年4月26日,日本品牌uniqlo首间全球旗舰店进驻香港铜锣湾开幕。(中新社)


近几年ZARA、H&M、UNIQLO等国际平价快时尚品牌在全球市场崛起,许多大中华服装时尚品牌陆续陷入低迷,其中,以Esprit(思捷)为代表的港资品牌休闲普遍衰落,纷纷收缩店铺数量,例如真维斯、堡狮龙、班尼路、佐丹奴等品牌都逐渐退出市场,淹没在快速变化的时尚大潮之中。

在这波快时尚潮流中,也有一些台湾品牌被市场残酷地淘汰出局,老牌成衣大厂台南企业旗下男装品牌Tony Wear就是一例。

台品牌登陆 黯然退场

Tony Wear在1993年进入大陆市场,成功抢占90年代滩头堡,鼎盛时期将近有800家门市,但随著国际快时尚品牌纷纷进军到大陆,国际品牌挟著全球资源进入,台商的资源相对薄弱,台资品牌优势瞬间消失,在2014年Tony Wear在大陆市场黯然退场。

港资品牌最为熟知的就属Esprit,在鼎盛时期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分店,是最受青少年追捧的国际知名服饰品牌之一。1993年,台湾知名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邢李’S将Esprit亚洲资产(思捷环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02年12月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当时股价是14.5港元。

1992年,Esprit开始进军大陆市场。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竞争者(UNIQLO和ZARA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进军大陆,H&M于2007年进军大陆),Esprit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它和Gap一起成为大陆第一代快时尚,并引领当时的时尚消费。

在接下来的10年内,Esprit保持快速成长的走势,并于2008年达到巅峰期,当年营收高达372.27亿港元,净利润64.5亿港元。在大股东及公司创办人邢李’S多年悉心经营后,公司股价在2007年10月创出133港元历史最高,在不足5年间上涨8倍多。

港资Esprit 走向衰退

不过自2006年起,邢李’S先后辞掉了思捷环球控股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思捷环球股份。2008年金融海啸后,景气变差加上未能够适应零售市场的变化,同时,随著邢李’S在2008年辞去公司所有职务,2010年全数出售股权,据媒体报道多年来共套现200多亿港元,思捷环球的股价便一路急挫,至今不到2港元。

随邢李’S的离开,Esprit开始进入衰退期。2013年,Esprit遭遇了上市后的第一个财政年度亏损,当年净利润亏损为43.88亿港元。

创新不足 难迎合市场

《中国经营报》分析,自2008年以后,Esprit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款式更新都开始变得不像以前,服装行业观察人士指,一部分原因是Esprit的设计理念多以国外的著装习惯去研发,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这么多年变化也很快,Esprit的设计已不太迎合大陆市场的快速发展。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Esprit曾经活在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中,但「快时尚」圈子的后起之秀们随随便便就能鄙视它:Zara比它时尚,H&M合作大牌比它多,UNIQLO比它便宜,GAP把一家老少伺候全了。快时尚行业,谁跑得不够快,就只能被淘汰。

品牌老化 年轻人不爱

此外,一位任职思捷环球的区域经理透露,Esprit最近几年的管理有老化现象,加上店铺的一些人员都是干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很安于现状,基本上,高层签完2至3年合约,就挣钱走人。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这个品牌的发展和创新的问题。Esprit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变成一个缺乏新意,产品愈来愈过时的品牌。

一位国际品牌投资公司CEO指出,时尚业有个特点,就是各领风骚3、5年,任何一个品牌如果它在流行时尚方面没有跟上消费者需求,那么迟早也会逐渐被市场淘汰,Esprit也没有逃出这个魔咒。品牌老化、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以及供应链的短板,是Esprit日益衰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