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改地名运动」 央媒称不能一刀切(图)

发布 : 2019-6-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位于西安未央区的屋苑「龙记 国会山」被认为地名不规范。(网上图片)


上周内地因一场「改地名运动」,使多地政府陷入了舆论之中。这个承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后的行政工作,将近年内地屋苑、大型建筑被认为「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纳入规管范围。虽然现在多地的「不规范地名」仍在公示阶段,但最终改地名不仅涉及行政成本,居民亦需承担时间成本,甚至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变。如何改以及如何确定改的范围,至今仍有不同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央广网亦发表署名时评,批评「改地名」不能一刀切,而须先徵询民意。

「皇帝府宫」及洋名类首当其冲

去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等6部委发布的通知中,定义「大、洋、怪、重」是「地名含义、类型或规模方面刻意夸大,专名或通名远远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实际的『大』地名;以外国人名地名以及使用外语词及其汉字译写形式命名的『洋』地名;盲目追求怪诞离奇,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低级庸俗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怪』地名;一定区域范围内多个地名重名或同音的『重』地名」,通知认为这些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

结合近期的各地关于改地名的相关报道,有「皇、帝、府、宫」类「封建」文化,或「维也纳、曼哈顿」等洋文洋名的「殖民」文化色彩的建筑及屋苑首当其冲。不可否认,在过去数十年中,内地愈来愈多的楼盘与购物商场或商业中心,被冠以洋名或是「宫府」,以突显其「高级」或「身价」。这中间可能是迎合消费者或业主的一种手段,反映的是虚荣的心理和浮夸的世态;但可能也包含了设计者或经营者的心思,反映的是某种理念和精神。虽说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地名」在表面上只是呈现出一个地方精神层面及社会地位的高低。

与其大张旗鼓不计成本去修改地名,不如尽量缩小影响面,仔细甄别查询登记初始名,依法律或规章来要求行事;多放一些心思在发展之上,而不是任由官员自把自为。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