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总领事:港不应成贸战筹码

发布 : 2019-9-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在香港反修订《逃犯条例》示威成为全球焦点之际,美国国会酝酿审议《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草案,备受香港社会关注;适逢中美贸易战,香港的角色亦惹揣测。回归前后出任美国驻港总领事的包润石接受本报电邮专访时称,草案反映美国仍视香港为「特殊的地方」,他认为香港不应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筹码,因为香港涉及比贸易更广大的议题。

明报记者 周宏量

今年6月13日,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主席麦戈文和共同主席鲁比奥联同CECC前主席史密斯,重新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草案提交到参众两院。草案以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US-Hong Kong Policy Act)为基础,增加连串针对涉港官员的制裁选项和保护示威者进入美国权利等条款。

包润石(Richard Boucher)是美国资深外交官,1996年至1999年出任美国驻港总领事,回国后先后担任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南亚及中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等职务。他向本报称,《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在某程度上复述了《香港政策法》的前提,亦反映对香港过去20年来政治上缺乏进展和北京干预的忧虑。他说:「有人会说它(新草案)未有为美国法律架构添加很多东西,但重要的是,它证明国会议员未有忘记香港,未觉得香港不再重要,沦为中国大陆另一城市。香港对美国来说,依旧是特殊的地方。」他表示难以预测草案会否通过,但指草案得到跨党派支持,较其他草案有较好的机会。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草案惹来北京反弹,中国外交部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香港向来并非中美争端的首要议题,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罕有将香港跟中美贸易谈判挂?,敦促中方以「人道方式」处理香港示威。不过美国财长梅努钦上周四称,香港示威并非中美贸易谈判的一部分。

包润石不认为香港问题应属于贸易谈判一环,「华府对香港的态度不应成为谈判主题或为换取经济好处所作的让步」,因为香港涉及的是「更广泛及重要」的议题:首先,北京新领导层益见加强控制内地国企和私企,以提升中共形象和权威,这种态度正延伸至香港;其次还有一直处于背景的台湾问题,他恐怕香港的例子只会令台湾人更没兴趣跟北京协商;最后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关乎香港年轻人的前景。

包润石出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刚好见证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被问到香港现状有否出乎其当年想像时,他表示当年很难预测香港会有何变化,但当时觉得演变会是隐约(subtle)而非戏剧性的。

包润石认为,个人自由、司法独立、政府对民意的应对、教育质素以至港人经济机会都一直渐渐遭侵蚀,但近期示威显示,示威者对此感受深刻,希望唤起关注:「周复一周的示威以及公众广泛支持清晰表明,为了年轻一代,必须维护香港在这各方面的诚信。」

谈到近日的示威冲突,包润石称,大部分美国人想香港和平稳定,不希望香港陷入混乱。他称,对美国以至中国来说,香港之重要在于坚守法治、有诚信的公务员和警队,以及稳定的营商环境。他说,大部分美国人对警察跟示威者的冲突引发混乱和暴力感到非常忧虑,故美方密切留意香港,亦某程度上为暴力和当局拒绝妥协感到矛盾,「我们大部分人认为,双方若稍有弹性,可以平息事态,纵然潜藏的问题必须解决」。他强调,美国一如示威者,都想作为《基本法》目标的普选和人权问题上见到稳步进展,美国亦相信稳定跟开放是互为巩固的,这也是华府一直向中方表达的立场。

虽然美国1997年没预测香港会如何走向,但包润石称,透过分析政党控制、领袖选择、内地投资和移民机制,美国相信这些因素随时间流逝都会影响到香港。他说:「对于我们这些喜爱香港的人来说,问题永远是『香港会变成中国最佳城市,还是继续做亚洲最佳城市?』但这问题仍未有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