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议题:公众利益牵连广(组图)

发布 : 2019-11-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特首林郑月娥(中)于7月2日凌晨,就七一立?x??冲击事件见记者,政府新闻处的答问内容稿件没载列部分提问。



议员朱凯?要求新闻界及公众人士离开的动议,被指为拉布「奇招」,政府及建制派则批?x??用程序。



国泰及港龙航空外泄乘客资料事件曝光后,国泰时任行政总裁佾x??(图)在短片致歉。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9月28日订为国际资讯自由日,培养开明且具批判精神的公民及??u广公众知情权的重要。要判断资讯是否属公众知情权范畴,通常要检视所要求披露的资料是否牵涉公众利益。公众利益关乎大众安全、健康、财产等,但公众利益没有明确定义,不时引起争议。

知情权的重要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时任专业应用教授杨志刚2015年2月于《明报》撰文指出,知情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权利的基础。公民不知情,就无?x??效行使议政权、监督权、参与权、选举权等民主权利。

杨志刚亦称,由于公民意识不断提高,市民视政府为公共服务的管理人和提供者,享有公众知情权的民众能密切监督政府的运作。

■争议事件

政府新闻稿提问不齐

政府官员见传媒后,通常会将官员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完整上载至政府网页。2019年7月2日,特首林郑月娥于凌晨4时见记者后,政府新闻处3小时后就答问内容发稿,没有载列两条清晰可听、由记者向林郑月娥发问的问题,包括「你觉得自己有否责任令到今日暴力事件发生,为佾x??令到有青年说『我们要视死如归去占领立?x??』」,以及「特首你经常说,天堂留了位置给你,你现在如何对得住3个自杀人士的家属,和你觉不觉得会落地狱」。

香港记者协会发声明批评,新闻稿删去部分记者提问,严重削弱公众知情权,对此感极度遗憾。特首办称有关答问内容稿件「并非逐字记录」,提问内容是否敏感并非考虑因素,传媒和市民随时可在短片翻看答问。

朱凯?动议传媒离场

2017年11月,立?x??议员朱凯?为阻止高铁「一地两检」无约束力议案通过,引用《议事规则》动议要求新闻界及公众人士离开会议厅,欲藉此拖延时间,引起剥削公众知情权争议。政务司长张建宗质疑,从未有议员引用《议事规则》不容传媒及公众旁听,香港作为资讯流通的社会,有关做法不能接受;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认为立?x??会议须公开举行,香港记者协会强调新闻自由及公众知情权不应成为政治角力筹码,两会同对动议表示遗憾。

朱凯?分别去信两会解释,此做法只是应对策略,为捍卫社会利益,并非箝制新闻自由。

国泰航空乘客私隐外泄

国泰航空2018年10月24日公布,约940万名国泰及子公司港龙航空乘客的个人资料被不当取览,并承认该年3月已发现可疑及于5月确认出事。外界质疑国泰延迟公布,不尊重公众知情权。国泰外泄的资料包括86万个护照号码、24.5万个香港身分证号码、430张已逾期或无安全码的信用卡号码等。国泰表示,受影响的940万名乘客中逾半只有姓名与电邮或电话号码遭「不当取览」。

中大商学院客席教授冼日明认为,国泰拖延近半年才公布事件,其间外泄的资料或已被盗用,消费者若发现财务损失却无法知道事发源头,无法防备。国泰时任顾客及商务总裁卢家培称外泄资料多而零碎,花了不少时间重组,包括每名乘客受影响程度、哪些资料外泄等,不想「制造无谓恐慌」,强调「完全无隐瞒」。

.查册与公众知情权(图)

■模拟试题

◆资料A:新闻稿(节录)

大数据年代 公署促请政府加强监控公共登记册

公共登记册载有个人资料让公众人士查阅。这些资料受《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保障。(时任)个人资料私隐专员蒋任宏评论:「在公共登记册的个人资料,若可任意地让他人使用、或没有采取适当的保障措施,将会引发许多私隐风险。」

「举例来说,若他人不受约束地从公司、土地及车辆登记册中取得资料当事人的个人资料,包括敏感资料如香港身分证号码、完整居住地址及签署样式,可能令当事人蒙受经济损失、身分盗窃,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再者原本根据某目的而收集的资料,可能逐渐地被使用于其他目的,例如直接促销。这使当事人变得『危机处处』,例如,俗称『人肉搜寻的起底』及接踵而来的网络欺凌等。」

资料来源: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网页,2015.07.28

◆资料B:社评节录

过去不少「一屋多姓」种票风波,传媒记者都是靠翻查选民登记册揭发,禁止公众查阅选民资料无疑影响侦查报道工作。资讯自由和新闻自由是香港核心价值,无人希望有所变化;与此同时,网上「起底」乱象亦需全力遏阻,如何妥善处理寻求平衡,分寸拿?必须谨慎。

如果当局采取「滥砍滥斩」手法,大幅限制公共资讯查阅,就会严重损害资讯自由。传媒侦查报道要监察公权力运用,各种查册工具固然不可缺少;对商业机构来说,查册也是弄清楚交易方背景的重要手段。香港重视资讯公开透明,倘若当局为打击网上「起底」,大幅收紧公众查阅各种注册资料的限制,将是开历史倒车,同时背逆世界大势。

资料来源:《明报》社评,2019.10.26

◆资料C:文章节录

2019年5月国际组织Open Ownership发表公司透明度与私隐保障的研究报告,指出私隐问题可用不同方式应对,例如只容许公众取览部分资料、容许有合理需要者申请豁免列入公开登记册、订立清晰的豁免条件和独立审批机制等。由此可见,保障私隐与查册并非不能共存。

资料来源:〈香港必须维持资讯和网络自由〉,立?x??议员莫乃光,2019.10.24

■相关概念

资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

知情权(right to know)

私隐(privacy)

公权力(public power)

■资料回应题

(1) 根据资料A,指出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提出的一项关注。

(2) 根据资料及就你所知,解释政府限制公众查阅公共登记册的影响。

◆延伸

回应题

(3) 「公众知情权比保障私隐更重要。」你多大程度上同意这项声称?解释你的答案。

(答题指引见另文)

[通通识 第6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