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设计 石硖尾蓄洪池让巿民「睇水」(组图)

发布 : 2020-6-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渠务署计划于石硖尾公园兴建蓄洪池,接收落在毕架山的雨水,以纾缓下游水浸风险,项目占地约1公顷。(渠务署提供)



渠务署工程师袁佩姗(右)表示,该署检讨市区水浸风险后,计划增建6个蓄洪池,其中石硖尾公园的蓄洪池将首次采用「开放式」设计,市民站在公园平台,可望到池内情?。渠务署工程师张飞杰(左)说,石硖尾公园蓄洪池容量为2万立方米,可纾缓大坑东、大坑西及南山?一带水浸风险。(曾宪宗??o?J??


【明报专讯】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降雨量,渠务署检讨市区水浸风险后,计划增建6个蓄洪池,当中位于石硖尾公园项目,渠务署计划首次以「开放式」设计,市民日后站在公园平台,可看到池内情?。渠务署认为,有关设计可让市民了解蓄洪池运作,亦可??u广亲水文化。

渠务署工程师袁佩姗说,石硖尾公园蓄洪池项目仍在勘探及设计,会透过社区组织谘询居民,以完善设计,最快下届立?x??才申请工程拨款。项目占地约1公顷,与城大学生宿舍一街之隔。

香港不但地上空间不足,地下亦布满管线及楼宇桩柱,可作蓄洪池的空间有限。渠务署工程师张飞杰表示,该署主要采用「防洪三招」,包括「上游截流」(雨水排放隧道截取山上径流)、「中游蓄洪」及「下游疏浚」(疏通排水渠)以加强排洪能力。

正规划建造6个地下蓄洪池

全港现有4个蓄洪池,位于大坑东、上环、跑马地及观塘安秀道,合共可暂存约18.7万立方米雨水(约等于75个标准泳池容量);为应付极端天气带来的降雨量,该署正规划建造6个地下蓄洪池,提供额外约18.1万立方米储水量,提升市区防洪力,目前未定施工次序及建造金额等。

袁佩姗称,现已落成的蓄洪池以全封闭式建造,初步构思石硖尾公园蓄洪池以开放式设计,市民可看到池内情?。她说现有蓄洪池以明挖回填方式兴建,施工期较短,惟施工期间需封闭数年,市民无法享用公园设施;该署会评估成本及对居民影响,再决定施工方式。

袁又表示,石硖尾公园地底建造的蓄洪池约5米深,会有保障市民安全措施,例如控制入水量,避免满溢,另会考虑抽取部分雨水用作灌溉及?厕等。

上世纪90年代,弥敦道在暴雨期间严重水浸,渠务署于大坑东游乐场地底建造蓄洪池,惟界限街与大坑东道一带于2004、2008、2014年仍有水浸,该署研究后初步敲定两个选址,包括上游位置的石硖尾公园,及「扩建」现有大坑东蓄洪池,落成后可纾缓下游介乎柯士甸道与加连威老道的一段漆咸道南的水浸风险,而该处现时是全港5个水浸黑点之一。

明报记者 马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