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国报告:破坏环境 增「人畜共患病」(图)

发布 : 2020-7-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玻利维亚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恰班巴,周一有人在街头暴毙,穿著防护衣的法医人员到场抽取死者样本。(路透社)


周一(6日)为世界人畜共患疾病日,联合国发表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增加,如不加紧保护环境,便无法根治疾病源头,可预期更多人畜共患疾病疫情接踵而来。

报告题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及如何阻止传播链》,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及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共同发表。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指由动物源头传染至人类的疾病,例如伊波拉病毒、西尼罗河病毒、SARS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现有传染病中,约六成为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过食物系统等间接方式传播,除了野生动物外,大量饲养的家畜牲口亦可能是致病来源。报告指出,导致人畜共患疾病增加有七大因素,1. 人类饮食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2. 不可持续及密集式农业增加;3. 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和开发增多;4. 都市化、土地用途改变等加速对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5. 旅行和交通需求增长;6. 食物供应变化;7. 气候变化。

七大因素增风险 每年逾200万人死

报告称,现今每年仍有最少有200万人死于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单在过去20年间,人畜共患疾病已造成1000亿美元(约7800亿港元)经济损失,新冠病毒疫情估计亦将令全球经济损失达9万亿美元(约70.2万亿港元)。报告建议,应落实将人类、动物与环境健康整合处理的「健康一体化」方针,加强研究疾病威胁、改变食物系统、支持土地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等,以实现人类与环境持久健康。(BBC/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