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渐行渐远 战略竞争取代接触(图)

发布 : 2020-10-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在特朗普任内走近尽头,专家估计「选择性脱钩」在所难免。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去年6月在大阪G20峰会期间会面。(资料图片)


中珀碢系是美国大选最重要外交议题,随著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渐在两党共识中走到尽头,评论普遍认为下届美国政府将延续较对抗的路线。著名亚洲事务专家葛来仪上月接受本报电邮专访,直言中美「选择性脱钩」符合美国利益,相信双方关系未来多年都会以「战略竞争」为主调。内地学者则认为中美存在战略竞争属正常,但双方不应误判,尤其美国应改变思维,停止挑衅行为。

2018年10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特朗普政府对华新政策的演说,普遍被视为宣告1972年尼克逊访华以来的「接触政策」(engagement policy)寿终正寝,所谓「脱钩」(decoupling)可能性渐受重视。但这股跨党派战略变化有[可寻(见表),到后来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围绕「新冷战」的讨论更不绝于耳。

葛来仪:

选择性脱钩符美国利益

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亚洲顾问兼中国实力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向本报直言,中美「选择性脱钩」是不可避免,「无关谁人入主白宫」。她解释,中美政治体制存在鲜明差异,两国却又有深入的经济相互依赖,两相结合下导致中美之间出现的激烈对抗。在这情况下,华府寻求减少相互依赖、在涉及国家安全的特定范畴降低对华依赖、限制中国进入美国欲维持优势的范畴等,其实「符合美国利益」。

「战略竞争在未来很多年——如果不是数十年——很可能仍会是中珀碢系的中心特徵」。葛来仪认为华府与北京会在不同范畴展开竞争,并重点提到军事和科技的部分。

谈到军事层面,葛来仪预计竞争会聚焦于两点:一、中国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开发——即旨在防止美国军事力量介入中国边陲的潜在冲突,尤其是台湾海峡;二、美国维持介入能力和机动性的努力。她相信美国会继续在南海作「自由航行行动」,并会派军机和军舰驶靠中国,解放军则会寻求迫使类似行动后退。

有观察认为,对中方反介入能力的忌惮,正是特朗普政府前年决定退出《中程导弹条约》并要求中方加入新条约谈判的关键。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两年前接受本报访问时,也指中美之间长期存在「中方反介入能力 vs. 美方力量投射能力」的竞争,但在中国正开发力量投射能力下,美国也变得有需要开发反介入能力。

库珀本月再向本报称,这趋势仍在继续,并提到两个例子:一是北京正加速开发航母和其他长程系统(例如轰炸机和后勤船舰),及发展外国基地和接入点;二是美国更多讨论开发长程导弹,令美军无法在第一岛链内巡航时仍可远距轰炸目标。他相信未来会更多循这方向发展,「尤其如果美国国防预算面临巨大压力」。

谈到科技层面,葛来仪则指美国会收紧对科技转移到中国的限制,「以阻碍中国利用其『军民融合』项目取得21世纪军事科技的主导地位」。她直言科技会是中美竞争的中心焦点,双方皆寻求在人工智能、量子电脑和半导体等21世纪科技范畴成为领导者。葛来仪相信中美还会对「构成国际秩序之规则及惯例」展开竞争。

周永生:战略竞争属正常

双方勿误判挑衅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向本报称,中美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不同,存在战略竞争肯定是不可避免,认为这「没关系」,但双方不要相互误判,政策上「不要挑衅对方」,保留回复合作的可能性。周永生呼吁美方「不能把战略竞争当成中珀碢系的主要内容」。他直言中美过去都有战略竞争,但以前有苏联作共同对手,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也未把中国当成最大和最危险的对手,因此也能跟中国合作,「从这角度来说,美国政治领导人真的应改变某种思维」。他强调中国其实「不想跟美国对著干」,又指中方竞争形态「总体来说还是良性的」,只为国家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须在经济和高科技领域追赶美国,属「非常正常」。

不过,曾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的韩磊(Paul Haenle)向本报称,中美要回归更具建设性的关系——「即使仍主要由竞争所定义」,并非只取决于特朗普还是拜登入主白宫后做些什么。

他强调美国大选结果不会改变中珀碢系进程同时取决于双方的事实,倘若中方不愿承担自身对中珀碢系迄今恶化的一部分责任,双方也无法有建设性对话,「正如中国学者陈定定在我的Podcast节目上跟我说的:『一只手掌拍不响』」。明报记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