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逼撤厂 台美企业采「中国+1」分散风险

发布 : 2020-10-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在外交关系以外,台湾和美国亦寻求加强经济合作。蔡英文政府8月底宣布明年元旦起扩大开放美猪美牛进口,被视为争取跟华府协商自由贸易协议的踏脚石,但《纽约时报》指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担心损及中美首阶段贸易协议,对台美贸易谈判态度抗拒;另一边厢,特朗普政府施压台商把更多生产线撤出中国大陆,以配合其「经济繁荣网络」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大计,但分析认为不论是台商或美国企业,也担心完全失去中国市场,不敢全面撤出,改采所谓「中国+1」(中国+另一国家/地区)的风险分散策略。

美在台协会施压断与华联系

《日经亚洲》本月初发表专题报道,引述台湾电子产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指出,美国在台协会(AIT)正加强施压他们让公司把生产线加快迁离中国大陆,直言对方态度「认真和令人不安」。报道形容美方信息毫不含糊:华府直接呼吁台企削减跟中国大陆的联系。

在新冠疫情初期的内地封城危机揭露美国(以至韩国、日本和西欧等)的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大陆,以及疫情蔓延全球后西方发现医疗用品等战略敏感的产品过于依赖中国生产线后,本已推动产业回流和中美「脱钩」的特朗普政府加快步伐,以分管经济事务的国务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主导推动由「可靠伙伴」组成的同盟「经济繁荣网络」,被视为寻求把中国排除出全球供应链的大计。据路透社引述美国官员报道,项目将囊括企业和公民组织,以在数码商业、能源、基建以至研究、教育和商贸等执行相同标准。

美推动供应链同盟剔除中国

这也是为何克拉奇上月访台,会引发台湾传媒关注「经济繁荣网络」项目,而政治现实也迫使台企考虑重组供应链架构。苹果公司主要代工商鸿海的董事长刘扬伟6月承认,公司未来更可能会采取「区域制造」策略——《金融时报》引述其说法,指苹果正分开针对「中国」及「非中国」的供应链,长远而言打算用内地供应商应付中国市场,台湾供应商则负责其他市场。

有份推动美国产业回流的谘询组织「回流研究所」(Reshoring Institute)执行董事科茨(Rosemary Coates)向本报表示,许多美国制造业企业正计划采取「中国+1」的策略,即保留中国的部分生产线,同时在另一国家(或地区)建立另一生产线,以分散风险。她坦言业界未来会更著重把生产线安排到更接近目标市场。

科茨直言,早在2012年大选两党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皆把各种问题归咎中国,已见大环境转变,正因愈来愈多公司查询返美设厂事宜,她与同僚才成立「回流研究所」。

科茨承认特朗普政府的税改和贸易战确令更多美企考虑回流,但最大关键还是新冠疫情,疫情令全球企业明白过去高度依赖中国厂房的「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强调精细工序流程、减少库存成本等浪费的生产方式)模式的脆弱。但她指外企要把生产线撤出中国大陆牵涉复杂法律程序,且有将来难以重返内地设厂的风险,宁采取「中国+1」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