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界线(图)

发布 : 2022-1-0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评为「十大将会改变世界的主意」之一(注1),之后一系列以共享经济为名的企业便有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Uber及Airbnb,共享办公室如WeWork,技能分享平台如Freelancer.com等,一时间全球狂热。

「共享」一词既是美德亦能创造经济,研究预期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价值会由2019年的3700多亿美元,于2024年时上升至15,000亿美元(注2)。

网络「分享」已成社会潮流

世界如此跃动,是因为「共享」提供庞大的商机。不过回头细心一想,现今世代的确已经离不开「分享(sharing)」,甚至许多个人的生活与想法都可以与陌生人分享。

回想上世纪90年代,「交换日记」只会在亲密好友或情侣之间发生,但现在综观所有社交媒体及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大家都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大字报般公告于网上,而各式各类的创作及思想亦毫不吝啬地游走于网络之间,生活、资讯与思想上的交流亦因为此种分享而变得容易。所以,当「分享」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甚或至潮流,「分享的界线」亦随之变得模糊,我们又应如何向子女解释分享的定义?

回想孩子年幼之时,我们希望孩子学懂大方、不吝啬、乐于助人等美好的品德,家长非常鼓励孩子们互相分享零食、饮品、玩具等属于他们的「资产」,当然有部分孩子非常乐意分享,见到受馈赠的朋友们满心欢喜,自己既得到对方的道谢,亦能得到父母的赞赏,何乐而不为?而有些孩子只会行礼如仪,因为他们知道如不依从的话,自己肯定会有相应的后果;当然,有部分孩子更会激烈地表达自己对物品的拥有权,不依不舍,视乎家长有多强的意志要孩子屈服。

然而,「被迫的分享」究竟是否分享?在他未明白分享的意义之前,分享的行为对孩子在认知及价值观上造成怎样的结果,我认为家长务必要与孩子沟通讨论,让孩子对这个课题有正向的理解。当孩子渐渐长大,分享的考虑与层次又再提升,除了要考虑意义与满足感以外,还要把个人需要与能力纳入思考范围。

零用钱可分享? 思考真正意义

零食可以分享,文具可以分享,玩具可以分享,那么零用钱可以分享吗?分享零用钱对自己与朋友有什么影响?

所以,当「分享」变为「共享经济」,当分享变成有金钱利益,当纯粹的美德变成一盘生意之前,请让孩子了解分享的精神与可贵吧。

注1: topics.cnyes.com/sharing

注2: bit.ly/3bfBRAC

文:王君伟(香港家庭福利会 认可理财社工)

香港家庭福利会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进家庭的健康与福祉。我们本?以家为本的服务理念,致力协助市民大众改善生活,营造以家庭福祉为基础的关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