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GBA新闻:智库:粤港经贸「平起平坐」勿相轻 倡产业链互相协作 港优势「在于向外」(组图)

发布 : 2022-7-0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广东民间智库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图)认为,经过25年来政府机构、产业结构,内地和香港关系等变化,粤港经贸发展已进入「平起平坐」时代,但不要互相看不起。(刘晓宇??o?J??



位于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图),为开展科研、培训、产业合作及技术转移等提供支援。研究院2017年底开始筹建众创中心,促进深港产学研合作。(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香港回归25周年,粤港关系进入大湾区时代,从25年前港商北上设厂,带领内地经济起飞,到现在强调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见证粤港近40年合作发屾x??程的广东民间智库「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接受本报专访,谈及香港回归至今粤港经贸发展,直言「平起平坐」时代已到,而平等关系应是互相支持,「放下独大心态,不要互相看不起」。

明报记者 刘晓宇、陈子凌

郑天祥于1980年代开始做港澳区域研究,多次参与广东和香港政府规划谘询工作,「25年前香港主导广东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说是平起平坐也可以」。对比回归初期,深圳及广州的GDP已分别在2018年及2020年超越香港,去年深圳GDP为3.0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广州GDP为2.82万亿元,而香港GDP折合人民币约2.37万亿元排第三。

郑天祥:港还是经济龙头

「在我看来香港还是经济龙头」,郑天祥指出,深圳面积是香港的近两倍,广州则是香港的近7倍,从人均、地均产值、产业角度来讲,「跟香港还差得远,不能只看表面数据。我们还是要学香港的效益,香港产值以金融方面为主,内地则是制造业,所以我们才需要在制造业上加以科技创新」。

比起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变化更是粤港日趋平起平坐的原因,1980年代至回归初期,港商纷纷北上,形成「前店后厂」产业链模式,及至现在港商进入内地不限于制造业,甚至专攻内地市场,后厂变后店。

昔「前店后厂」今「前研后产」

粤港澳分工更细互补

早前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勾勒未来发展蓝图时,从港澳人才协同发展角度提出「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新粤港关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指出,这说法实际上是从「前店后厂」发展到「前研后产」,把粤港澳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与提升,将三地资源充分发挥联动。

指港高地价政策碍科创产业化

为什么在平起平坐的时代,香港科研成果需要去内地转化为产业?郑天祥认为,港英政府留下的「高地价政策」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的同时,造成机会成本过高的弊端,令本港科创难以发展。「有光纤之父还要有光纤产业,香港才能永续发展。」而且土地带来的地产价值已愈来愈有限,「楼价已很高了,要靠地产再发财不易」,因此香港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就要真正建立一个比较前期、且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产业,例如创科。

郑进一步指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产业可以不断用新科技、新生产方式来更新」,例如香港渔业被视为式微行业,不过近年引入「网箱养殖」技术,渔护署也率先在东龙洲设立海产养殖示范场,国家「十四五」规划亦提到支持香港渔民在内地发屾x??海网箱养殖,当渔农业在科技下得到新发展,「更多像河套的土地就可以腾出来发展科创」。

吁港把握RCEP做内地东南亚桥梁

回归25年,也正值新一届特区政府上台,郑天祥表示,新特首有责任把香港稳定下来,但香港不应该成为一个过分强调政治的城市,应竭力以经济民生为主,但说要完全融入大湾区则有片面性。「融入湾区是机遇,但同时也要发挥自身优势,香港的优势在于向外,抓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做内地和东南亚经贸联系的门户。」

在郑天祥眼中,政府机构、产业结构,内地和香港关系,是回归25年来几个大变化,而粤港两地要更好地建立平等互利、互相支持关系,「不要互相看不起。不仅仅是香港过去看不起内地人,现在有一部分内地人看不起香港也是有问题的」。他亦强调未来建设湾区不要搞竞争,「可能这个产业以你为首,另一个产业以我为首,但是整个产业链互相协作,放下独大心态,才能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