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水新技术 毋须滤膜助降成本(组图)

发布 : 2022-10-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陈俊均


【明报专讯】过滤向来都是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可是,当微粒的体积小到某个程度之后,过滤速度就会显著下降;而且因为滤膜容易阻塞,需要频繁更换,成本效益不理想。有本地大学的研究生就提出,弃用过滤技术,改用力学原理分离直径50微米或以下的微粒,这样就毋须经常更换耗材。

明报记者 薛伟杰

摄影 黄志东

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陈俊均(图)表示,滤膜、滤芯等传统滤水技术在过滤直径100微米或以上的微粒时,效率很高。但若过滤直径50微米或以下微粒时,这些技术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就会大跌。尤其是那些高密度滤膜很容易因为阻塞而不能运作,需经常更换,令运作成本大升。可是,近年令各国头痛的「微塑胶」,部分直径就只有几微米至几十微米。所以他们就构思能否不使用滤膜,改用其他技术,也可以从水中分离出这些细小的微粒。他们留意到,在医学上,其实一直有使用一种「微流体晶片」(Microfluidic Chip)辅助诊断,例如从癌症病人的血液或尿液分离出癌细胞,以判断病情等助人工受孕等。这些「微流体晶片」的运作原理、性能、耐用度和成本效益,都十分适合用来分离水中直径50微米或以下的微粒。

无阻塞问题 可反覆使用

原来,当微粒在圆形和幼细的管道内随液体旋转流勾x??,会受到两个力量牵引。第一股力量是「迪恩拖曳力」(Dean Drag Force),指向圆形外围,普通人可以理解为离心力。另一股力量是「惯性升力」(Inertial Lift Force),其方向刚好和前者相反,指向圆形中央。

若事先知道那些微粒的大约直径,便可以设计合适尺寸的管道和「微流体晶片」,令那些微粒受到的这两股力量大致相等,从而保持在管道液体中的接近中央位置(以管道横切面计)。最后,再在「微流体晶片」的出口处分流,将管道分为5条更幼管道。那些微粒便会自动被分离到接近中央位置的两三条幼管道。这个现象称为「惯性微流体粒子分离技术」。在医学上,这种方法常被用来分离血液中的某些细胞。陈俊均觉得,这种技术其实也可以应用到水质研究和污水处理。他指出,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两股力量的平衡分离液体中的微粒,而不是靠管道的孔径比微粒更小来过滤。所以,原则上不会出现阻塞问题。

可分离直径小至2微米微粒

若要清洁的话,只需使用小量清水和施加小许压力,就可彻庾x??洁「微流体晶片」的管道,从而长时间重复使用。由于毋须频繁更换耗材,这便可以令分离微粒的成本大幅降低。

陈俊均表示,他们曾试验过用两款「微流体晶片」分离水中的微粒。第一款管道横切面阔500微米、高200微米(管道横切面为长方形),可以从水中分离出直径小至19微米的微粒。第二款「微流体晶片」较精细,其管道横切面只阔50微米、高20微米,可以从水中分离出直径小至2微米的微粒。这两款「微流体晶片」都很容易生产。只需将平时为液态的聚合物「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倒入模具中,然后放入焗炉内,以60至70度加热一至两小时,再脱模便行。

其中,第一款「微流体晶片」可以用金属模具制造。向金属模具厂订造每件金属模具的收费为2000多元。第二款「微流体晶片」的管道相对较为精细,故不能使用金属模具来制造,必须使用矽晶圆模具制造。不过,这些矽晶圆模具只需向微米级制程的晶圆厂订造已经足够有馀,毋须光顾纳米级制程的晶圆厂。可以说,不用担心被外国技术封锁的问题。现时,他们是以200元订购一片光刻菲林,然后借用城大实验室内的旧款光刻机制造「微流体晶片」的矽晶圆模具,暂时连光顾晶圆厂费用也省掉。

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单单一枚「微流体晶片」只能让很少污水通过,其处理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若真的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就必须使用很多枚「微流体晶片」,以并行处理方式大幅提高从水中分离微粒的能力。

陈俊均表示,现时他和另一个同系博士生邹商杰,以及硕士毕业生李屿松,就正在研发这种设备,希望一至两年后可以造出原型,开始污水处理试验。城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邱美娈则从旁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的构??o?J??是那部设备除了以并行设计来大幅提高处理能力之外,还要非常自动化。例如将会内置电子显微镜,并且能够自动量化微粒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