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GBA专题:穗千顷人工湿地 吸百鸟现新虫 受污染果园改成 耗10年提升水质(组图)

发布 : 2022-10-0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面积1100公顷的广州海珠湿地迎来10周年,是迁徙候鸟在大湾区的重要落脚点。(受访者提供)









数只黑翅长脚鹬(粤音核)在海珠湿地歇息。(网上图片)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蓝鹊常成观鸟人士寻找的目标。(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在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意为连接因人类活勾x??建造而被隔开的野生勾x??物区域),有一处达1100公顷(相当于58个维园)的绿洲,为百馀种鸟类提供栖息地,这就是今年迎来10岁「生日」的海珠湿地。近两年,有两个昆虫新物种在此处被发现,并以「海珠」命名。海珠湿地由「万亩果园」改造而成,有香港环保团体称,人工湿地亦有生态保护作用,并可让市民更认识湿地。

明报记者 林迎

海珠湿地前身是「万亩果园」,本有广州「南肺」之称,种植荔枝、龙眼、杨桃等水果供应广州市场,小洲、仑头、土华等7个村的3.6万馀果农在此劳作生活。1990年代末,农地被用作建设工厂、养殖场,污水横流,剩馀的果树也因此减产。2012年,广州市提出「只徵不转」政策,出资46亿元人民币将约800公顷的果园收归国有,但未有转变其林地性质。同年,海珠湿地公园开园,经过一、二、三期建设,目前面积达1100公顷,相当于3个纽约中央公园、4个伦敦海德公园,是国内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湿地,若作商业开发价值可逾万亿。

食住行游4场景 建果稻虫鱼鸟生态链

修复湿地的规划过程中,保留传统岭南水乡格局,在百年荔枝树旁建起空中栈道,打造独特的果林湿地景观。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所长胡峰称,他们联合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团队,为各类生物创造「食、住、行、游」4类场景,构建果、稻、虫、鱼、鸟城央生态链。他举例,基于水鸟行为模式设计了4座「鸟岛」,增加鸟类栖息面积2.3万平方米,「根据各类水鸟的腿长、翅长,定制5.3公顷水深合适、可安心起降的水鸟食堂,让海珠湿地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站」。

入选国家农业遗产 花墟音乐节成文化品牌

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莹说,经过10年努力,湿地水质从过去的劣五类(中国水质分一至五类,劣五类为最差)提升到三类,空气质素明显改善,PM2.5比周边平均低约20%,气温亦比周边区域低0.5℃至1℃。海珠湿地近两年连续发现两个全球首见的昆虫新物种,分别被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还拥有9个中国首次发现的新物种,鸟类则在10年间从77种升至187种。海珠湿地目前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定位站(定点观测生态环境的科研平台)、大湾区自然教育联盟的一部分,未来将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

此外,公园内的「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遗产,湿地花墟、龙船景、湿地音乐节亦成为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到此「打卡」。2018年公布的《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还专门列出10??o?J??永久保护海珠湿地。胡峰透露,未来将考虑把海珠湿地纳入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将珍稀植物迁到此处,建立湿地植物「种源库」。

穗人工湿地占逾四成 近年修复3800顷

现时全广州市湿地总面积共7万公顷(见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称,广州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近年修复面积达3800公顷。不仅海珠湿地由果园演变而来,还有由废弃矿坑改造成的花都湖湿地公园。

跨境环保关注协会(CECA)对本报说,湿地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广州的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42.3%,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作用,也是市民了解湿地生态的重要区域。CECA又称,广州的湿地保护法规较仔细,将湿地分为市级、区级,同时根据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区域以保护,保护严格程度逐级递减。香港则有6640公顷内陆湿地,依《郊野公园条例》与《海岸公园条例》规管,所有类型的湿地一旦纳入条例,保护规定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