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并读:不可靠叙事者 形塑真实的人物(组图)

发布 : 2025-5-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Evgeny Gromov@iStockphoto/明报制图)



《素食者》作者:韩江。(资料图片)



5月9日《语文同乐》(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是少数,并感到不被接纳——出于别人的偏见和不愿意理解。《素食者》以三个章节〈素食者〉、〈胎记〉和〈树火〉组成,并非以主角英惠的视角出发,反而借她身边人的嘴巴和眼睛叙事——他们出于各自考量或限制,传递出引起误解的信息,甚至谎言。直至端倪渐露,才令起初信以为真的读者,审视自己是否也被偏见蒙蔽,重新思考真实的英惠做出异常行为的原因。

1.丈夫——英惠不再是称职妻子

//她却跟昨晚一样,依然无视我的存在,手里一直忙个不停;将牛肉、猪肉、鸡肉块以及少说也值二十万韩元的海鳗统统倒入垃圾袋内。

「你没吃错药吧?为什么要把这些都扔掉?」

我跑上前去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妻子的腕力大得出乎我的意料,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才勉强使她放下了袋子。妻子揉搓著发红的右手腕,用一如往常的沉著语气说道:「我做梦了。」//

〈素食者〉站在丈夫小郑的视角,一向平顺的妻子英惠忽然把家中昂贵的肉食都扔掉,宣称做了一个梦,因此开始食素。及后他继续述说英惠的「极端」行为──不再吃肉,也不再成为一个称职的妻子,回避同?,容貌变得骨瘦如柴,甚至在接待上司时也在素食的话题上表现失礼。读者会随?丈夫理直气壮、带点委屈的口?,认为确是英惠过于偏执,即使在叙述间偶尔出现英惠的梦境和回忆,话语权也落在丈夫口中,直至暴力事件出现,才扭转印象。丈夫为了阻止英惠食素,找来了妻子娘家成员,在餐桌上他们先是劝导,却未见成效,英惠的父亲在愤怒之下把肉强塞进她口中,但英惠??u开筷子拒绝,父亲打了她一巴掌,还叫弟弟一起抓紧英惠的肩膊逼她就范,丈夫和其他人旁观不动。反抗不果的英惠陷入情绪崩溃,拿起水果刀割手腕,被送到医院。

小郑自觉是平凡的上班族,认为妻子也应是个平庸称职的家庭主妇,当英惠不再如想像中寻常,便将之视为发疯,只担心令他蒙羞。他无?x??受妻子忽然吃素,更无?x??受原因不过是一个梦,这是他偏见的源头。我们可以假设这些「极端」行径都是事实,但在丈夫叙述里却忽略了英惠的心理,他从来没有追问和关心那些梦境,只是希望妻子重新吃肉,生活回复正常;后来更产生深深厌恶,甚至想告诉自己不认识她。丈夫叙事的不可靠亦在于,他只?眼于英惠的反抗行为,但忽略妻子被父亲家暴至十八岁的阴影。英惠忽然吃素只是一种表象,但更深层的情绪,或许始终被丈夫忽略。

2.姊夫——英惠是艺术灵感的来源

〈胎记〉一章发生在英惠割腕后两年,英惠的姊夫是艺术家,他偶尔得知英惠屁股上有胎记,激发了新作的灵感。辗转之下,英惠成为了艺术作品的模特儿,拍摄裸露影片,二人更发生肉体关系。婚外情最终被姊姊仁惠揭发,要把二人送往精神病院。相对丈夫期望妻子平庸,姊夫眼中的英惠并不普通,甚至是艺术灵感的来源,却一样是带有滤镜:

//他一开始就知道,妻子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他所不喜欢的……令他终于准确无误地意识到那点是什么的,是在第一次认识小姨子的家庭聚会中。

小姨子的一切都让他心仪:丹凤眼,直率得近乎粗鲁的说话方式,不像妻子那样有微微鼻音的声音,朴素的衣著和微微凸起的颧骨。她的容貌虽说无法和妻子相提并论,可是他从她的身上感觉到某种原始的力量,有如不曾修剪枝桠的野生树木。//

〈胎记〉虽然用第三人称书写,但贴合姊夫的视角,他伪善而优柔,大部分时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英惠的描述都是外在形貌,以及由此而来的艺术画面,并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亲自背?英惠跑到医院,给他留下强烈的影响,在他的眼中,英惠更像是满足创作欲和情欲的工具,也是婚姻出现疲惫时的代替品。姊夫视仁惠的忍耐和善意为软弱,令他窒息,甚至变坏。当英惠说起她的梦境看到的脸,以为不吃肉那些脸就不会再出现的时候,他明知要集中精神听她说话,但却沉沉睡去。在婚外情败露后,他也从此失踪。

3.姊姊——从未看见真实的英惠

丈夫和姊夫凝视英惠,实质只是满足个人需求,因此带有偏见。姊姊仁惠则相对客观,但仍不全面,也揭开更残酷的童年往事:英惠小时候常常被父亲家暴,某次二人在山上迷路,英惠曾提出离家出走,仁惠多年后才理解妹妹的害怕,以及自己的不堪:

//而她则是代替疲惫的母亲给父亲准备酒菜的长女,所以父亲对她有意无意间还是很小心的。可是温顺而少一根筋的英惠,不会看父亲的脸色行事,所以只能默默地咽下所有的苦水。她现在终于明白,那时自己作为长女表现出来的懂事并不是早熟,而是一种怯懦,只是在父亲的暴力下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方式而已。//

在小说的终章〈树火〉,英惠已进了精神病院,只有仁惠照顾她,父母也与二人几乎断绝联络。此时经历多次「治疗」的英惠,已变得虚弱无力,仍坚持素食,仁惠才渐渐回想过去,理解英惠在原生家庭和丈夫,甚至后来出轨的姊夫身上所经历的暴力。

仁惠开始接受英惠吃素的决定,但这时候英惠却说想成为一棵树,让她始终无法理解。因为在仁惠心底里,始终认为妹妹坚持吃素是不负责任的,正如所有人都难以理解英惠吃素的原因,只是不想伤害其他生命,而不杀生的尽头就是成为植物。英惠面对父亲的暴力想选择逃离,仁惠却选择顺从,甚至成为沉默的加害者,无视英惠离家出走的提议,这种差异使她从未看见真实的妹妹。●

减少暴力的延续 却被视作异常

《素食者》是一本探讨暴力的小说,吃肉(或残忍地伤害动物)是一种暴力,社会权力架构则是另一种暴力,英惠身处被欺压的底层,希望减少暴力的延续,却反而被视作异常,遭到更多的压迫。当读者跟随三个亲近的人物、以偏见的目光叙述她,反而更显真实,因为英惠的人生就是如此活在别人的偏见里。

在读者相对全知的视角里,才能理解英惠对肉食的抗拒,源于对杀害动物的不适,这些情绪以梦境展现,不知是源自记忆还是想像。梦中英惠被家养的狗咬伤,父亲便把狗绑在电单车上拖行,残忍地让它奔跑至死,据说这样会令肉质更鲜嫩,最终煮熟与邻居分食,那时的英惠似乎也是加害者之一:

//那天晚上,我们家大摆筵宴。市场街坊里凡是有些交情的大叔们都来到了我家。他们说要治疗狗咬伤,必须得吃它的肉,所以我也吃了一口,不,其实是用狗肉汤拌饭吃了满满一大碗。紫苏调料没能完全盖住狗肉的味道,膻味刺鼻。它边跑边望著我的眼睛,吐出的冒泡鲜血,彷佛在汤饭上面闪烁,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但我不在乎,我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想一想

英惠在故事的结尾,身体愈来愈衰弱,精神上却渴望变成一棵树,就这样一直倒立。这种对困境的反应,选择以「变异」的方式生存,她是消极还是积极?在看似不被理解、没能选择的环境下,终点是救赎,还是?灭?

■知多些

〈竹林中〉与〈罗生门〉

文学作品常见不可靠的叙述者,经典作之一便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竹林中〉。小说讲述在竹林中发现一具尸体,七个涉事角色以第一人称分别讲述证辞,首四人的供辞拼凑出案件的基本资料,最后三个人则供出了谋杀案的原委,却互相矛盾,出现了三个可能的版本。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将芥川龙之介〈竹林中〉和〈罗生门〉改编成电影《罗生门》,获得了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奥斯卡荣誉奖(最佳外语片)等多个奖项,因此不少人以「罗生门」来形容众说纷纭、口径不一的情?。

■延伸?读

5月9日《语文同乐》 - 「名家学堂」讲座探索韩江《素食者》

文?韩祺畴

图?Evgeny Gromov@iStockphoto(明报制图)、资料图片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