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关键词:古代消暑大法(组图)

发布 : 2022-5-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酥山跟雪糕一样同为奶制品,当中「酥」是指热奶急剧冷冻后凝结而成的「乳皮」,故后世有人称酥山是古代雪糕。(资料图片)



环保触觉2012年调查发现,本港商场即使入秋后室温仍然偏低,部分更录得22℃以下,与室外温度相差最多约10℃。(资料图片)



康文署辖下刊宪泳滩已于5月5日起分阶后重开,并提供救生员服务。热浪来袭时,海滩定必人头涌涌,享受日光浴,或跳进海里畅泳。(资料图片)



香港炎夏日间气温动辄超过30℃,天文台前台长超林超英早年于《明报》访问中透露,晚上睡觉时将4寸大的USB风扇挂于蚊帐顶部,风扇向?上半身吹,便会感到舒服,容易入睡,「人的感觉在上半身,个头凉就得」。(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根据二十四节气,5月5日已「立夏」,意味夏季开始。受地球暖化影响,现在天气愈来愈热,你有什么消暑良方?从古至今,人们都爱吃冰凉食物解暑,即使在未有冰箱和空调的年代,古人也有保持身心清凉的妙计。

古代夏天冰从何来?天气酷热,大多人会吃雪糕、喝冰冻的手摇饮品等帮身体降温,即使正值生理期的女生,也会冒?经痛的风险,大啖生冷食物。现在只要善用雪柜、冰块,就能做出冷冻食品和饮料。古代当然未有电力,没有制冷系统能随时把水结成冰,但古人在夏天同样喜欢用冰制作冷饮,并保存食物以免变坏。这些冰,到底从何而来?《诗经》的〈豳风·七月〉有一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人们十二月匆匆凿冰,正月时将冰藏于凌阴。凌阴又称「凌室」,是古代存放冰块的仓库,古人趁冬天水结冰时将冰凿成冰块,再储存在冰库,待夏天取出使用。周朝已有「凌人」此一官职,专责管理冰库。《周礼·天官冢宰》载「凌人:掌冰政。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监,凡外内饔之膳羞,监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监。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秋,刷。」凌人不但负责凿冰,将冰收纳在凌阴内,春天时更需监察冰块的状态,宫中的美食、牲畜和美酒也需放入凌阴中保鲜,确保不会腐坏。

古代消暑食物

有了冰,便能制作各种凉透心的消暑食品和饮品。古人跟现代人一样,爱在夏天喝冷饮和吃清凉的食物。描述北宋徽宗时国都汴京的《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提及夜市售卖的消暑食品,当中包括「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和「沙糖冰雪冷元子」,前者由绿豆和甘草煮成,加入砂糖再放凉冰镇,后者则是冰镇砂糖汤圆。宋代「凉水」已十分普及,种类繁多。宋末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描述南宋国都临安城风貌,当中记有城内售卖的冷饮「凉水」,并列出各式各样凉水名字,包括「甘豆汤」、「椰子酒」、「姜蜜水」、「木瓜汁」等共17款饮品。跟雪糕、刨冰相似的甜品「苏合山」,更早在唐代已出现。「苏合山」简称「苏山」,后称为「酥山」。唐朝文人王泠然的〈苏合山赋〉,形容酥山口感「触皓齿而便消,是津是润」,入口即化,津甜滤x??,更说「虽珍膳芳鲜,而苏山奇绝」。他亦有描绘酥山形态,「足同夫露结霜??o?J??不异乎水积冰生,盘根趾于一器,拟崖于四明。厥状相类,高深殊致;或峻或危,其势参差,隐映陆离,疑雪岫之坐窥;乍辉乍焕,其色璀璨,灼烁皓旰,与玉台兮相乱。」酥山像霜雪般晶??o?J??在盘上犹如山势峻峭高低参差的雪山,颜色璀璨闪烁,可跟玉台媲美。古人也如现代人?重甜品的外观,「装彩树而形绮,杂红花而色斑」,会在「雪山」插上彩树和红花装饰。酥山的美味直到宋代仍受追捧,「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曾以酥山为题,写了〈咏酥〉一诗「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赞叹酥山看似黏腻,实质口感清爽,像雪一般。

古代冷气房:含凉殿

夏天一来,每日日间气温动辄超过30℃,大众对天文台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已见惯不怪,无论天气多热,只要有冷气便行,冷气机实在是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啊!想起古代没有冷气,真替古人?一把汗。但古人自有妙计,如唐代宫廷建有含凉殿,殿内有恍如冷气机的机关降低殿内气温,皇帝可体会「凉冷气」的惬意。

在《唐语林》卷四中,我们可从谏官陈知节在含凉殿的经历,了解此殿如何媲美「冷气房」。「玄宗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上令(高)力士召对。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陈知节经常进谏,唐玄宗便召他到含凉殿问话。他进殿后看到玄宗座后有一用水力??u动的「扇车」,阵阵冷风吹入衣襟;「知节至,赐坐石榻。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玄宗赐陈知节坐在石?,只见四周有水帘从屋顶洒落,令殿内清凉;「复赐冰屑麻节饮。陈体生寒心栗,腹中雷鸣,再三请起方许,上犹试汗不已。陈才及门,遗泄狼籍,逾日复故。」玄宗再赐他冰凉的冰屑麻节饮,他体质受不了,肚子被冷饮冻得咕噜咕噜叫,再三请离才获准。陈知节回家后立刻肚泻,逾一天后才康复,可想而知,含凉殿跟现今商场的设计异曲同工,尽管是夏天,人们进去后却冷得需披上外套,甚至?凉肚痛。

心静自然凉?

地球暖化日趋严重,人人讲求环??o?J??尽量少开冷气。每年夏天香港更会上映环境局长黄锦星与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的「环保大战」,二人想尽办法不开冷气,少开风扇,对抗炎暑。2020年7月热夜数目多达21天,林超英当时接受传媒访问,被问及会否觉得太热,他说:「OK喎,完全不辛苦!心静自然凉。」到庾x??否真如他所言,心静了便会感到凉快?

禅语中有句「只缘心静自然凉」,意思等同现今俗语,人只要内心平静,身体便感凉快。白居易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亦有提及此禅语,「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意谓当人人因避暑而东跑西走,只有禅师没有离开禅房,并非禅房不热,而是禅师能保持心静,身体固然清凉。

清代康熙帝自称从小习惯盛夏时不开窗、不避暑歇息,亦因自己心静,所以身体凉快。由雍正帝追录父皇康熙帝的训话而成的《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记载:「训曰:『汝等见朾x??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也。』」康熙帝更训示后代,「倘取一时风?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认为只要内心平静,即使夏天不开窗、不避暑也能感凉快,反而一味贪恋风凉的快意,秋天容易肚腹不适。

中医认为保持内心平静,的确能帮助身体变凉快。当体内的湿热过重,心肺脾胃未能适应处理,便导致「疰夏」,俗称「苦夏」,容易五心烦热、食欲下降、胸闷腹胀等。如果心情烦躁、大喜大怒会「以热助热」,令人更热;避免心情过于波动,保持心情愉快和平静,可让人感到凉快。惟心静不能完全解决苦夏,只因湿热仍聚在脾胃,故还需吃得清淡,养好脾胃,才能纾缓暑热带来的不适。

文:方绮婷

图: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资料图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5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