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灾瘫痪复康工场 200人被「?散」 四处借场维持服务 利民会:修复至少需半年(组图)

发布 : 2023-10-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位于柴湾道旁的利民会职业复康服务中心上月受世纪雨灾冲击,当时后门两道防火门被水?垮。洪水退去,地上仍遗下泥渍,纸箱四处堆叠。利民会职业复康服务高级经理周颖聪(左)称,数间清洁公司都拒?x??供服务,甚至「?门口见到(情?),就走了」。右为利民会总干事冯祥添。(邓家烜??o?J??



中心的后巷入口位于柴湾道旁,门外是斜坡,上月世纪雨灾那晚,洪水顺势涌入?开两道防火门,至今后门留下高1.6米的水纹。(邓家烜??o?J??



上月世纪暴雨来袭,洪水涌至中心,水深一度高1.6米,办公室?上几乎所有电脑报废。(邓家烜??o?J??



中心后门位置仍一片狼籍,被?垮的防火门压?纸箱、胶?等杂物。近地面的墙壁表皮脱落,留下水渍,部分墙身受潮卷起。(邓家烜??o?J??



中心的护士站至今仍满地泥渍,?子座垫转为褐色,椅背上的外套沾泥,地上一把剪刀陷在泥中。(邓家烜??o?J??


【明报专讯】上月初一场世纪暴雨,?垮柴湾道旁「利民会职业复康服务中心」的两道防火门,1.2万尺空间,公告栏的文件、未完工的货物被淹没,遭水浸至发皱的纸箱堆叠四处。洪水退去,复康工场「新翠实业社」地上仍满布泥渍,空气搀杂泥沙与腐烂气味,修复之路料需至少半年,人也暂时无奈被「?散」——利民会四处借场,分散206名会员及30多名员工到不同临时地点维持服务。

明报记者 杨晨

新翠实业社成立32年 支援精神及情绪受困者

位于柴湾新翠花园地下的利民会职业复康服务中心内的新翠实业社,成立至今32年,为精神及情绪受困扰人士提供支援及复康服务,如从事邮件加工处理及分类、包装牛奶等工作。

泥渍遍地酸腐味未散 墙遗1.6米水纹

经历一场水灾,上周二中心地上仍满布泥渍,天花板长满霉点,戴?口罩仍能闻到酸腐味。数周前借来的电力,仅供几台电风扇和数支光管运作,一些转角位安静得只剩闷热,但利民会职员不断重复「比之前好?好多」。

被洪水?垮的后门,附近墙壁仍遗下高1.6米的水纹。利民会高级经理周颖聪是灾后第一个赶到中心的人。上月8日晚,他看新闻已经心知不妙,但没想到灾情如此严重,??等杂物堵塞在玻璃门内,无法开门。他庆幸会员当时已放工离开,以往水浸时部分智障人士或精神病康复者会恐慌,甚至情绪激动。

六七清洁公司拒接单 员工自行搬走废物

周颖聪事后联络清洁公司,6至7间公司均拒绝,有清洁公司到中心门口后不愿进入,称「呢?唔系清洁,系瓦砾」,拒绝报价。中心员工亲自清理被洪水??的牛奶和厨房残羹,一趟一趟搬走废物。周笑言「现时听到打风落雨,都有?惊」。

利民会总干事冯祥添忆述,灾后第一次来中心时,一脚踩入淤泥,犹如来到「灾区」。他慨叹若能在半年内完成修复是「神迹」,预计需花1700万元。中心在水灾前原先计划装修,他说社署已「开绿灯」允许毋须重新招标,与此前一个工程项目合并,但不知审批需时多久,期望尽早批出款项,以展开修复工程。

中心现时服务逾200名会员,冯祥添提及新冠疫情期间有人因断断续续接受服务,少了社交,状态明显变差,如今要找到同样面积的替代场所并非易事;最后利民会与青年广场、教会等机构「共用空间」,租借其他机构闲置场地,安排受影响会员分批重新接受服务。社署和民政事务局事后也有借出场地。

会员分散受助 与商家合作尽早复产

冯祥添说,现时优先安排有照顾者支援需要的会员恢复服务,1/3会员将到青年广场、1/3则被安排到教会及利民会「环翠之家」,其馀正陆续获安排。该会先恢复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并会与合作的商家协商,尽早恢复生产,举例在「环翠之家」的饭厅搭建临时「流水线」。

中心员工一夜之间失去办公场地,现时办公椅座垫与泥土同色,抽屉仍有发臭积水,剪刀、钉书机等文具陷在泥土。利民会助理总干事王家敏表示,洪水过后,员工亦无处开紧急会议,曾去KFC开了几次会,部分员工亦要在货仓办公,以货架为办公桌。

位于柴湾道侧的中心后巷口仍拉起封条。冯添祥说长远会研究中心地点是否还适合,考虑搬迁,惟如今还是期望能尽快完成原址修复并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