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受「撑恐怖主义」指控 卡塔尔斡旋巩美支持

发布 : 2023-11-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卡塔尔在以哈战争斡旋暂时停火以及双方换囚,再次反映它成为美国与中东以至全球激进组织和被排斥国家(pariah states)对话的「心水」桥梁角色。报道称卡塔尔愿跟激进分子对话,虽会面临邻国指控支持恐怖主义,却是争取美国等支持来维持自身安全和存在感的策略。

联系国际「边缘人」

黎巴嫩乌战显作用

《华尔街日报》上周六(25日)报道分析,卡塔尔原非适合国际斡旋的国家,惟其前任君主哈马德深谋远虑,1995年上台后利用该国的全球最大天然气田赚取巨款,以此为美军建立中东最大基地,多年来从众多西方国家采购数十亿美元计的武器。

到2008年,哈马德在外交斡旋上初露锋芒,协助黎巴嫩各方势力达成协议,避过内战重燃。卡塔尔其后在美国要求下,容许哈马斯和塔利班在多哈开设办公室,作为沟通渠道,即使哈马德让位儿子,多哈外交路线延续,包括前年协助美国为首的西方撤出阿富汗。乌战爆发后,卡塔尔保持与俄罗斯的联系,成功协助被掳至俄境的乌克兰儿童回国。

前美国驻多哈大使塞罗斯形容卡塔尔「正竭尽所能让美国认为其不可或缺」,而这点正是该国外交政策基石。

然而,卡塔尔也因此被沙特和埃及等中东强邻指控涉嫌支持恐怖主义,还因此一度面临强力封锁。惟卡塔尔始终予以否认,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为此辩解,又指多哈向来信守协议,斡旋以哈战争取得成功,是因「受双方信任」。

以专家:除促伊朗克制 华影响力有限

中国被认为是中东战事的另一潜在调解大国,并派出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穿梭外交。惟美国之音质疑,对比留在国内的外长王毅等高官,翟隽级别太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林霍勒德则认为,北京除了施压伊朗不要扩大冲突外,「其他影响力非常有限」。

惟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RSIS)助理教授何子恩认为,这场冲突有助中国从美国手上得分,当美国政府更偏向以色列之际,中国倾向偏往巴勒斯坦并不令人惊讶,而这正好反映中国的「弱势者外交」(underdog diplomacy)。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