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中华:古人重礼节(图)

发布 : 2024-4-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传统送礼讲求「礼尚往来」,收礼物同时也要回礼,才算合乎礼节。然而,当中的「礼」字并非意指礼物,而是代表礼节、礼貌。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出自《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意思是礼节上需有来有往;受到别人的恩惠,需要回报施恩者。如果受到恩惠却不报答,就不合乎礼;如果受人报答却没有给人恩惠,也于礼不合。

后来,礼尚往来演变成送礼要有来有往,意思是我们收礼后,也要回礼给送礼者。不过,「礼尚往来」有时会用作贬义词,有互相为难、报复之意,故使用或理解时必须配合前文后理。

行礼、回礼

古人注重礼节,见人时需按身分和场合,行拱手礼、鞠躬、跪拜,对方亦会视乎辈分等决定是否回礼。明末作家冯梦龙的白话小说集《醒世恒言》第九卷〈陈多寿生死夫妻〉有一段描写古人行礼、回礼的故事。陈多寿自小十分有礼,一天放学回家,见两名长辈朱世远和王三老作客,将书包放在椅子后,先向王三老叫声公公,深深地作揖。王三老见陈多寿有礼,便打算回礼,但被陈多寿父亲阻止,担心陈多寿受长辈回礼会折福,不过王三老最后还是朝陈多寿轻轻弯腰。随后,陈多寿向朱世远叫声伯伯并作揖,朱世远同样想还礼,由于陈多寿父亲跟他相隔一张棋桌,不便拖曳,只能在朱世远回礼时也作揖相陪。

从以上故事可见,传统上,后辈需向长辈打招呼行礼,长辈可选择回礼或受礼,像王三老没有作揖,但也轻轻弯腰,称为「受半礼」。若双方是平辈,行礼需有来有往,互相作揖。至于陈多寿父亲在朱世远回礼时向对方作揖,也有代儿子回礼的意思。

不喜欢也要回礼

孔子守礼,即使是不喜欢的人,他同样会上门回礼。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阳虎(又名阳货)专蛮霸道,孔子与他关系不好。《孔子世家》记载,在孔子服丧期间,阳虎以季氏之名设宴请客,怎料孔子前往时,他却说「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意指季氏宴请名士,不是邀请孔子,拒绝他进门,孔子因此退去。

后来孔子成名,阳虎希望拉拢孔子,据《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阳虎想见孔子,孔子却一直不愿见他,阳虎更送猪作礼,守礼的孔子即使不喜见阳虎也要到他家回礼答??o?J??打算趁阳虎不在家时拜访。怎料,孔子在路上遇到阳虎,只好硬?头皮与他会面。阳虎问孔子:「自己身怀本事却放任国家混乱,可以称为仁吗?」孔子答:「不可」,阳虎再问:「想做大事却屡次丧失时机,可以称为智吗?」孔子答:「不可」。阳虎劝说:「时光飞??o?J??岁月不等人。」孔子终无奈地答允当官。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中华小学堂 第0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