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副刊暑期版】高考逢大变 悟路不止一条(图)

发布 : 2024-7-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圣若瑟书院副校长郭迪民新学年将升任校长,他说毕业后未忘母校恩情,决定春风化雨。(杨柏贤??o?J??


【明报专讯】「一试未必定生死。」这句话出自圣若瑟书院副校长郭迪民口中特别有力量。郭迪民是该校旧生,1998年会考9A,但高级程度会考前一场大病,经常出入医院,一度打算重读,幸得母校师生关怀,助他渡过难关。大学毕业后成为土木工程师两年,他应徵母校作育英才,转眼近廿载。新学年即将升任校长,他常对学生说:「人生不止一条路,也不该只有一条路。」挫折使人成长,文凭试只是人生一个里程碑,最重要是「prepare for the worst(作最坏打算)」。

文:袁志敏

问:还记得会考放榜的情景吗?

郭:当年没想过会成为9A状元,保守估计5A,放榜后有8A,独欠中文科。老师觉得我成绩不止得B,?我查卷。最后考试局(考评局前身)寄信通知我覆核成功,家人非常开心。

问:家人如佾x??持你读书?

郭:说来惭愧,当年在家温习时,家人不能大声说话,晚饭后会入房腾出空间让我温习。自问集中力不错,有时读书太投入,连续几小时坐在桌子前也浑然不知。

与同窗斗背诗词 学习兴趣增

问:别人说理科成绩好,文科成绩便会差。你认同吗?

郭:事实上,文理商科我都有不错的表现。我一直相信,读书要与兴趣挂?。小学时,我爱和同学斗背诵,每天都会背不同的诗词歌赋,斗谁厉害(笑)。小三时,有同学已能背整篇《长恨歌》,我虽资质不及他,但这样的氛围让我不抗拒中文科,甚至可说是颇喜欢。中文科给予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数理科则让你学懂如何用逻辑,一步一步严谨地解难,两者对人生往后都有用处。

问:还记得当年中文科学过的内容吗?

郭:〈始得西山宴游记〉、〈出师表〉到现在仍倒背如流。很多学生经常问老师「学来有何用?」,如果只是应付日常生活,小学知识已经够用了,但我们现在所学的,倒是为了开拓更远的路。即使我最后升读理科,但不少诗词歌赋仍铭记至今。早年我哄子女入睡时背〈兵车行〉,小孩牙牙学语却不知不觉能背上几句。我想,读书和兴趣的关联就是如此,只要你不当它是个苦差,自然能得心应手。

问:人生中有什么挫折?

郭:人生中一大挫折应该是中七时生病,当时免疫系统出问题,药物帮助不大,只能等身体慢慢康复。高考迫在眉睫,但身体虚弱,体力上难以支撑考试。当时有重读的打算,曾跟学校商量,如分数不够升读大学,学校会否给予机会重读,老师说会全力支持。同学即使忙于备试,仍轮流到医院探望,又花时间将课堂内容录音送到医院给我。同学的关怀与无私,让我铭记于心,我非常感激他们的付出。

原想投身医学界 大病后转志向

问:承上,你有什么说话鼓励学生?

郭:因家人关系,一直觉得会担任医学界的工作,生病后担心身体应付不来,志向才渐渐转移。可说是因为这个挫折才思考前路,算是因祸得福。直至现在,我经常会跟学生说,人生不止一条路,也不该只有一条路,文凭试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人生路很漫长,挫折使人成长。最重要是「prepare for the worst(作最坏打算)」,按能力规划人生,为将来做几手准备。

一试未必定生死 心理健康重要

问:不少学生认为文凭试「一试定生死」,你有何看法?

郭:当年身体状?一般,不太抗拒重读,或者我一直都相信自己的能力。上一代比较天生天养,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及现在。由学生身分变成校长,希望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辅导或各种支援。我们特别在初中举办不同的职业导向讲座,如帮助学生做MBTI性格测试,尽早发掘有兴趣的学科或职业路向,认清目标。过程中同学会明白到「一试未必定生死」,你想做的事也可以透过其他路径,如副学位课程、学徒计划等方法达到。

【全文将于新学年《星笈中文》(《明报》周二校园订阅版)刊登】

(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