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奖背后 俄乌以伊东亚现核战阴霾

发布 : 2024-10-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诺贝尔和平奖强调坚守核禁忌的背后,是近年全球战火频仍,令核威胁不断升温,像核子科学家象徵式判断核威胁的「末日钟」,去年1月便因俄军侵乌拨快10秒,距离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12时只差历来最近的90秒。俄罗斯自侵乌受阻以来,一直要胁可能用战术核武,而俄军控制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乌军反侵俄本土时也一度剑指库尔斯克核电站,令人忧虑战火会意外引发核灾。

另一边厢在中东,随著以哈战争外溢,不公开承认的核武国以色列正酝酿报复性攻击伊朗,针对选项包括伊朗本土的核设施。外界也忧虑德黑兰加速制造核武,引发新一波核危机之馀,还可能令区内大国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受刺激寻求加入核武竞赛。

在亚太/印太地区,朝鲜被认为已掌握一定程度的核武技术,韩国则促使美国同意构建包括美方核武的延伸威慑机制,令朝鲜半岛核危机升温。

澳洲透过AUKUS协定获美、英支援建造核动力潜艇,虽未涉及装备核武器,但也招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质疑带来核风险。

即使是「被团协」所在的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晋三也曾打破禁忌,指日本国内应讨论所谓「核共享」的政策,即参考北约部分成员国做法,容许日本部署并共同运用美方核武。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