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击美国科技禁运 加强军民两用物资出口管制

发布 : 2024-12-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将140馀家中国企业加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同时将更多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高频宽记忆体晶片等半导体产品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12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中国通讯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分别发表声明,指美国晶片已不安全和不可靠,呼吁内地业者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审慎选择采购美国晶片,寻求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晶片企业合作,并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内地制造的晶片。

同一日,国家商务部发表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决定加强军民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管制,即日正式实施。第一,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第二,原则上不批准镓、锗、锑、超硬材料等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于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若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稳定关系无望 只好「礼尚往来」

根据公开资料,国家商务部和效碢总署是在2023年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在同年12月1日,对几种高敏感度石墨材料及其制品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当时表述是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实施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措辞显然留有馀地。国家商务部这次的公告,措辞上明显强硬得多。

相信是因为中国政府研判,在美国对华鹰派政客当道的情形下,中珀碢系未来很长时间都没可能稳定下来(不要说改善),美国不但不会放宽科技禁运,甚至连停止加码都不太可能,反而会不断收紧,所以只好「礼尚往来」。尤其是国家商务部在美国商务部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翌日快速回应,可说是一反常态。相信早在月前美国媒体流传有关消息时,中国相关部门已研究对策。

让国民消消气 好对内交代

事实上,内地媒体近期一再大量报道,中国对美国出口管制产生的效果,显然有让国民「消消气」的意味。中国内地由7月1日起,对航空和航天发动机零部件、软件及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后,内地媒体10月大量报道,这项措施已影响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F404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令它无法按原定时间交付给印度和韩国,间接令印度国产战机「光辉」(Tejas)Mk1A及韩国FA-50轻型攻击/教练机几乎陷于停产的境况。11月底最新报道是美国最大军民两用小型无人机生产商Skydio虽然已将绝大部分零部件改为在中国内地以外采购,但其锂电池一直全部由东莞一家日企子公司供应。由于Skydio向台湾出售产品,而被中国内地政府勒令上述东莞厂商不得向它出口锂电池。Skydio现时只能使用其库存锂电池,向所有客户交付无人机时,都要限量每部无人机只配一枚锂电池。据报道,Skydio正在亚洲寻找其他锂电池供应商,但该公司承认,可能要几个月后才能令锂电池的供应回复稳定。

对于这两宗新闻,内地媒体普遍非常鼓舞。但笔者也不得不指出,上述航空零部件和锂电池并不像光刻机等半导体制造设备般难以替代,要寻找替代来源,并不是那么困难。

相比之下,根据半导体业内流传的消息,美国对中国的最新一轮半导体技术管制,已经由原先18纳米或以下制程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扩大到45纳米或以下制程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双方的出口管制措施的威力还是不成比例,犹如常规炸弹对核弹。

暂只能制造麻烦 未见一剑封喉效果

总括来说,笔者认为,中国对美国军民两用物资出口管制,直至11月只能对美国企业造成麻烦,令它们需要更多成本和时间来寻找替代来源。这与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的半导体技术封锁的「一剑封喉」效果,还相差很远。至于最新宣布的加强出口管制的效果,则有待未来观察。

不过,肯动脑筋、有实质行动来回应,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每次只是由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一篇不痛不痒的声明,表示「坚决反对」。需知道,内政严厉,但对美国不断加码的「卡脖子」和提高关税一筹莫展,已经令国民累积了不少不满情绪。若不能对内有些交代,实在说不过去。

再者,美国既然今年可以加码对华的出口技术管制,连45纳米制程的半导体设备也禁止内地企业采购。若中国政府什么都不做,内地企业明年就可能连65纳米制程的半导体设备也买不到,后年甚至无法购买90纳米制程的半导体设备。

明报记者 薛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