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攻略.卷一:白话篇章(组图)

发布 : 2025-3-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阅读次序:作者 → 篇名 → 题目 → 示例 → 考材

■审题常犯错误

●(1) 粗心大意,答非所问

小心审题,临危不乱

试依据第2段村落住屋较密集路段的人和物,说明作者怎样营造这种气氛。(4分)

(〈我们去唱歌〉,2023DSE)

审题不周:以非住屋较密集路段的人和物为例说明。

文章篇名为〈孤独的理由〉,除了「孤独是人生的宿命和基调」外,「他」之所以孤独,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试综合全文分析说明。(4分)(〈孤独的理由〉,2018DSE)

审题不周:

*忽略考题「除了『孤独是人生的宿命和基调』」一句,指孤独的理由就是「孤独是我的原乡,我的纯粹、美好的原乡」,故人生必然孤独;

*忽略了考题以粗体字标示「最主要的理由」,列举多项理由说明。

除了「外貌」描写,文章还从哪两方面直接描写曾先生?(2分)

(〈第九味〉,2014DSE)

审题不周:忽略考题「除了『外貌描写』」及「直接描写」两组关键词,而回答了「肖像描写」、「间接描写」,或胡乱作答「静态描写」、「勾x??描写」等。

●(2) 忽略提示,随心所欲

参照范例,选择合适的答题框架

试指出与下列颜色相关的事物及其寓意。(4分)(〈繁盛〉,2024DSE)

(见表)

■作答常犯错误

●(3) 走马看花,忽略细节

细读文本,抽丝剥茧

文章善用象徵手法,试就以下?x??有关手电筒光芒的描述加以说明。(4分)

「手电筒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

(〈繁盛〉,2024DSE)

作答重点:

*指出手电筒光芒的象徵意义

*解释?x??中「无边的黑暗」、「撑开」、「一道小小缝隙」、「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的象徵意义

*解释作者在这段?x??中的思想和情感

●(4) 仓促下笔,阐述紊乱

预先组织,阐述清晰

文章善用象徵手法,试就以下?x??有关手电筒光芒的描述加以说明。(4分)

「手电筒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

(〈繁盛〉,2024DSE)

(表)

●(5) 笼统浮泛,阐述概略

援?x??本,有理有据

综合〈橘子〉一文,文章如何透过对比突显对「我」的批评(冷漠)?试加以说明。(4分)

(〈橘子〉,2021DSE)

(表)

作答步骤:

(1)指出比较对象

(2)概括人物特质

(3)按文本依据,引录人物行谊



(6)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辨识词义,一语中的

试根据以下?x??,以二字概括作者母亲的性格。(2分)(〈繁盛〉,2024DSE)

「幸亏咱家穷。种得少也赔得少。最后打下来的那点葵花好歹留够了种子,明年老子接?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楣?」(第14段)

作答步骤:

(1)判断词性

(2)判断情感色彩:如正面或负面、褒义或贬义

(3)精准用字

以〈繁盛〉为例,回答母亲性格为「乐观」的全取2分,但作答「豁达」的只获1分,原因是「乐观」重点在「期待美好」,而「豁达」重点在「接受与放下现实」。

例:若登山时遭遇暴雨

*豁达者:「下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好好感受当下吧。」

*乐观者:「雨后可能出现彩虹,我们继续前进!」

●(7) 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熟习题型,知己知彼

*须研读考评报告掌握评分方向的变化

作者以蓑衣戴笠老人在江面垂钓收结全文,有何巧妙之处?试举出一项加以说明。(3分)(〈一竿冷〉,2023DSE)

在末段,我走到河谷,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加以说明。(4分)

(〈繁盛〉,2024DSE)

两年同样考问文章收结方式,2023年可选择从内容或作法其中一方面作答,只要阐述合理,例如回答首尾呼应,再引用文本依据解说如何结构严谨,就可全取3分。反之,2024年若只从结构方面说明运用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而未能说明这手法如佾x??化内容主旨或作者的感受,最高只给下品(1分)。

■讲者:黄慧琦 - 沙田培英中学 中文科主任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