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3月CPI跌0.1% 连续两月通缩
发布 : 2025-4-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下跌0.1%,连续第二个月陷入通缩,并低于市场预期的持平水平。ING银行分析指出,美国加徵关税将加剧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引发的价格竞争将令非食品价格持续受压,同时目前支持消费政策对提振物价成效有限,故将今年全年CPI预测由升0.7%下调至0。从食品价格来看,3月份猪肉价格按年上升6.7%,但鲜菜、牛肉及羊肉价格则持续下滑,分别下跌6.8%、10.8%及5.4%,拖累整体食品价格表现并同时拉低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按年升0.5%,较2月的跌0.1%有所改善。非食品类价格方面,交通工具价格按年跌4%,通讯工具虽按年升1.4%,但已连续3个月按月下跌;而租赁房房租按年跌0.1%,亦是连续第12个月录得下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3月数据,指出从边际变化来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供需结构改善,价格呈现一些正向变化。不过,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发表报告认为,随著针对美国农产品的新关税开始生效,食品价格可能面临上行压力。目前还不确定中国是否能够从其他地区购买这些进口产品而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上涨。至于非食品价格则可能持续受压,因为美国加徵关税将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出口商需寻找新买家,势将加剧价格竞争。他亦提到,目前的政策支援主要集中在「以旧换新」方案,透过补贴形式鼓励消费,对整体物价提振有限。若政策能扩展至一般消费券、提高最低工资或调整税级,或更有利于通胀回升。鉴于首季通胀低于预期,以及新关税将加剧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该行将今年CPI预测从按年升0.7%下调至0%。
事实上摩根大通日前亦发表报告指出,关税风险上升和出口受到打击往往会增加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即使有额外的财政政策支持,供需失衡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加剧。该行亦将CPI全年预测由增长2%下调至跌0.3%,即至通缩水平。彭博经济研究指出,虽然全国人大在3月初公布的刺激措施应该能起到提振作用,但目前尚未看到明显效果。至于3月份CPI通缩较2月(-0.7%)略为缓解,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而非内需回升所驱动。另中国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亦未见明显改善,按年下降2.5%,为连续第30个月下跌,亦逊于市场预期的跌2.3%。董莉娟表示,PPI下跌主要受季节性、国际投入的因素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