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才妈来港一年 考牌创业凑仔学广东话(图)

发布 : 2025-5-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循优才计划来港的上海母亲陈学琴(上图)说,儿子已开始为她煮饭(下图)、做家务,认为他来港一年变得更自信独立。(李绍昌摄/受访者提供)


【明报专讯】46岁上海妈妈陈学琴去年3月循「优才计划」来港,今年将与儿子在港共度母亲节。自言今日未必想收花或礼物的她,期望母子共同回望过去一年笑与泪,形容这年二人「归零」融入,她曾清晨5时半起?温书,最终苦尽甘来,考取地产及证券金融1、4、9类牌照,并自立公司营运。陈笑称迁居一年自己宛若回到18岁,儿子也成长为「小男子汉」,又大赞本港「全人教育」,呼吁其他优才发现香港的优点,不要挑剔两地的不同。

陈学琴说,她曾在上海从事行销工作并与丈夫共同拥有一间广告公司,现与儿子两人移居本港,丈夫明年亦会南下团圆,而放下内地生活及资源是被本港「全人教育」的理念吸引。她解释,儿子曾在公立学校读小五,功课日日做到晚上11时,升学竞争如「过独木桥」,令全家倍感压力,了解本港教育体系后便打算举家来港。

适应不易 省钱自学剪发

来港最初3个月,陈学琴形容困难处处,举例指来港前已接受广东老师的粤语培训,但来港后才惊觉香港和广东粤语大不相同;儿子听不懂广东话,英语亦与本地生有差??o?J??上堂做功课都碰壁。暑假时她特为儿子找广东话教师培训,亦为儿子做英文辅导,到新一年开学时儿子才逐渐适应,她自己则靠努力听、大胆讲,现已能用广东话日常沟通。

她续指,香港物价高,为省钱她自学为儿子剪发,笑言「(现在)手艺已可以帮老公剪发」;又说来港后渐有「想吃大餐」的冲动,不过香港吃饭较上海贵,平日多自己煮食,两母子在特别日子才吃大餐。

这名双职妈妈大赞本港教育,希望儿子未来留港升读大学。她提到,孩子在小学就能接触攀石、榄球等内地学校鲜有提供的兴趣班;老师亦会发现到孩子「闪光点」,如擅长做手工等,她喜见香港教育有更多人性关怀,令儿子变自信、学会承担责任,开始为她煮饭、做家务、提重物等。

赞港全人教育 儿子变自信

对于来港人才可能遇到的困难,陈学琴强调要摆正心态,「来到新世界要拥抱它」。她说,为尽用香港金融中心的特点,自己最终选择「离钱更近一点」,以地产、证券类作为新职业方向,虽无金融业界背景,但还是考取相关职业牌照,并创立地产经纪公司,未来会多接触这两个领域的本地人脉及资源。

(母亲节.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