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打横金属杆就是「拉?」(连墙器),用来连接棚架和建筑物外墙。将传感器固定在「拉?」上,就可以连续不间断地监察它有没有断开或者异常地倾斜。(赖俊杰??o?J??

地盘管理人员根据传感器的编号,可以迅即翻查到其位置,从而派人实地检查那条「拉?」。(赖俊杰??o?J??

B Plus Technology Limited示范剪断固定部分传感器的胶带,在几秒内,地盘管理人员的智能手机和手提电脑即收到云端系统发出的WhatsApp警报信息。(赖俊杰??o?J??
【明报专讯】近几年,建造业采用了不少新科技来提高效率和减少意外。可是,在监察棚架安全方面,却是一片空白。直至一年多前,终于有本地初创公司研发出一套实时的棚架安全监察系统。至今,已获得十几个地盘使用,并在香港和台湾取得短期专利。
明报记者 薛伟杰
B Pl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创办人杨嘉俊、陈国梁、陈卓贤表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他们当时留意到,发展局要求由2023年2月起,强制规定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基本工程合约,都必须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Smart Site Safety System. 4S),来提高地盘的安全和管理效率。于是,他们就开始蒐集资料,看看建造业有什么痛点。他们发觉,本地已经有多套「安全智慧工地系统」可以检测工人有没有穿著安全服和戴上安全帽,甚至实时检测工人位置等。但在监察棚架安全(包括竹棚和金属棚架)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至于外国市场,亦同样未看到已经商业化的棚架安全监察系统,只是有些大学曾经做过学术研究。
看到商用棚架安全监察系统市场空白
所以,该公司决定自行研发一套实时的棚架安全监察系统,并在2023年11月制成了一个原型来验证可行性,以及参加一个职安健创科比赛。之后再用5个月来改良,到去年4月设计定型。
简单来说,该公司的方案是在棚架的多条「拉?」(连墙器,即是棚架和建筑物外墙之间的连接物)安装传感器(该公司称之为「棚感器」),两个传感器之间相距小于10米,以实时监察那些「拉?」有没有断开或角度出现变化。这些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可以透过LoRa无线技术来传送到一个网关(通常安装在地下),再透过4G或5G流动通讯网络,传送到云端的后台系统来进行整合。
「拉?」安装传感器 角度异常即通报
如果所有传感器的角度都正常,它们每日只会传送3至4次数据给网关,以节省电力(其锂电池可以使用约18个月)。而后台系统每日亦只会向地盘的管理人员发出3或4个WhatsApp信息,每次详细列出所有传感器的角度作汇报。但若果某些传感器的角度出现异常变化(几度或以上),就会即时传送数据到网关和后台系统。后台系统会根据那些传感器的角度变化大小,来发出4级警报(P4为最轻微,P1为最严重),在WhatsApp信息中分别以蓝、黄、橙、红4种颜色显示,来通知地盘的管理人员需要派人去实地检查。当然,有时传感器检测到角度出现变化,并不是「拉?」真的断开,有可能只是固定传感器的部分胶带断了或者松脱。在这些情形,工人重新将传感器固定在「拉?」即可。但如果某些「拉?」真的有问题,就必须重新安??o?J??以保证棚架安全。
相对于以往纯粹倚靠人手和肉眼来检查,这种方案要安全和高效率得多。因为人手和肉眼检查只反映当时的情?,下一刻可能已经有变,实际上很难频密进行来确保安全。根据以往经验,出现棚架倒塌或者松脱的意外,往往就是有某些工人为了一时施工方便或者不小心,剪断了部分「拉?」,而地盘管理人员并不知情。其次,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亦可能是风险因素。
较人手肉眼检查安全高效
该公司的方案可以连续不间断地监察,若出现异常变化,即时就发出数据到后台系统,后台系统再发出WhatsApp信息通知地盘管理人员,也只是以秒计的事情。再者,采用这种方案之后,安全人员亦只需检查那些角度变化异常的传感器,而毋须每个传感器都看一遍。事实上,有些劳工团体和安全顾问以往就曾经提醒承建商,在台风、暴雨和长假期之后,要特别小心,必须仔细检查过所有「拉?」,无问题才可以重新开工。
可惜,去年2月农历新年假期之后,启德「澐璟」的地盘仍然发生竹棚倒塌意外,造成两死三伤。而今年1月??o?J??启德医院地盘又再发生棚架倒塌意外,令11名工人受伤。
已为十多个本地地盘提供服务
由于一年内出现两宗严重的棚架倒塌意外,发展局曾在今年2月向工务部门发出通函,要求辖下工务工程的驻工地人员和承建商,每日都要检查棚架的「拉?」数量。但有些业内人士又认为,这样会很花时间。这正正反映了人手检查的限制。
陈国梁透露,该公司由去年中开始接到承建商的生意,至今已合共为十几个本地建筑地盘的竹棚和铁棚提供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服务。最初接到的项目比较小型,但最近有些项目较有规模。
其中,中电深水?中心(维修翻新工程)的铁棚已经安装了120个传感器,计划最终安装350个,预计9月份完成。而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扩建工程)的竹棚则已经安装了40个传感器,初步计划最终安装1000个。
今年12月中,该公司将会参加建造业议会主办的「建造创新博览会」,向更多本地业者介绍其方案。而中长期来说,更希望冲出香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