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研究民族法草案 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 : 2025-8-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昨(29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下简称《民族法》),强调立法目的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入法后,不容质疑或贬损。

政治局会议昨指出,制定《民族法》目的,是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把党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转化为国家意志。会议强调,要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法》已纳入全国人大2025年立法计划。国家民委旗下《中国民族报》昨指出,制定《民族法》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一环,内地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已陆续出台27部地方性民族团结进步专门法规。有关地方法规是国家立法参考,如新疆、四川、内蒙古等多地相关条例,详细列出各部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

纳人大今年立法计划 维护国安

2022年底通过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容还明确「七不准」:不得发布否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内容,不得妨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不得歪曲或者恶意炒作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传说,不得制作和传播丑化民族形象、贬低民族身分的内容,不得参与、资助民族分裂活动等,不得参与、资助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不得损害民族团结、伤害民族感情。

2022年5月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也提到,否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散播不利于民族团结言论、实施民族分裂活动等行为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民族」将不容贬损 违者处罚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章指出,《民族法》将通过法治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铲除民族分裂势力的制度土壤,为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完整提供法治保障。

该法将明确中华民族的象徵和符号范围,未来,「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行为处罚将有法可依。

政治局昨还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群体发展变化,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