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次子埃里克昨访港将赴日 寻东亚商机(图)

发布 : 2025-8-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总统特朗普次子埃里克(右)昨日亮相在香港举行的Bitcoin Asia 2025活动,与跟其家族关系密切的活动搞手兼比特币投资者贝利(左)对谈。特朗普家族去年起全面投身加密货币行业,现惹利益冲突嫌疑。(杨柏贤摄)


美国总统特朗普次子、特朗普集团执行副总裁埃里克(Eric Trump)周五(29日)到港出席在会展举行的Bitcoin Asia 2025,并参与其中两场活动,彭博社指他9月1日会转往日本东京,参加日本比特币金融公司Metaplanet的股东大会。特朗普家族自去年大选周期以来,明显投身于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的圈子,特朗普2.0也推动对加密货币友善的政策,促成比特币(Bitcoin)过去一年价格屡创新高,但也因此惹来严重利益冲突的争议。埃里克此行被认为是为家族加密货币王国寻找东亚的拓展机会。

投放九成时间 埃里克指比特币「最伟大资产」

《金融时报》本月较早前引述3名知情人士报道,由埃里克及兄长唐纳德支持的加密货币采矿商American Bitcoin已开始建立自身的「比特币战略储备」,正探索在日本购入一间上市公司,有可能同时也在香港「扫货」,盼利用这些公司来存放比特币。日本和香港都有意发展加密货币业务——东京本周初才举行Web3(第三代互联网,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体系)大会WebX 2025,日本高官如财务相加藤胜信、经济产业相武藤容治和数码相平将明都亲自亮相演讲;港府今年6月则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埃里克有份参与的Bitcoin Asia 2025则是业界其一盛事。

埃里克昨日在港坦言,自己目前有九成时间都放在加密货币社群,「这是世上最伟大的资产,我们正在改变金融,我们正在改变现代银行业」,形容如今有更多主权财富基金、最大型的富豪家族、最大规模的银行等都相信加密货币,而且有愈来愈多人理解加密货币,令相关服务开始变得「亲民」。他甚至预期比特币可升值至每枚100万美元(现时约85.6万美元)。

在本周刊登的《华尔街日报》专访中,埃里克不讳言在2021年国会山庄骚乱后,特朗普集团旗下数百个户口在理由不详下被几间银行关闭,公司被迫仓皇转移资金到一间他拒绝具名的新银行。埃里克质疑这纯属政治决定,反映金融系统「有多容易用来武器化对付你」。尽管涉事银行否认决定涉及政治理由,但「去银行化」已迅速成为美国保守派圈子的新指控。埃里克昨日也提到「去银行化」的历史,指家族因此开始接触加密货币的圈子,其中一人正是席间与其对谈的比特币企业Nakamoto创办人贝利(David Bailey)——贝利去年更邀请尚在竞选总统的特朗普在纳什维尔举行的Bitcoin Conference上发表支持美国成为加密货币全球龙头的宣言。

加密货币界与特朗普家族走近也许不是偶然。前者对拜登时期严格监管限制深感不满,而去年竞选时力撑特朗普的矽谷右翼「科技兄弟帮」成员如Tesla暨SpaceX行政总裁马斯克(Elon Musk)、Palantir创办人蒂尔(Peter Thiel)、创投大亨萨克斯(David Sacks,现为白宫「AI与加密货币沙皇」,负责推动稳定币和数字资产监管的立法)和矽谷创投巨擘a16z联合创办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等都是加密货币狂热玩家,他们同样对拜登政府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研发的提防感愤怒。埃里克昨也攻击拜登,指对方在数字资产领域是「完全无能」的总统,直至自己父亲上任才「立即」180度扭转美国的相关政策。

特2.0撑加密币家族受惠 美媒轰政商不分

特朗普家族去年创立风险投资公司「世界自由金融」,正式成为加密货币玩家,该公司今年3月发行旗舰稳定币USD1,9月1日将推出加密货币代币$WLFI。这些动作能在美国以至全球加密货币界掀起多大的浪潮尚待观察,但其利益冲突嫌疑已成为美国自由派舆论的焦点。毕竟特朗普本人大动作推进加密货币走入金融市场主流,其家族却大举投资于加密货币游戏,就连特朗普本人也是重要受惠者,根据其6月公布的财务披露报表,最大笔收入之一正是其「世界自由金融」持股贡献的逾5700万美元。《纽约时报》质疑,「世界自由金融」蚕食私人企业和政府政策界线的程度在「美国现代史上没有先例」。

另外在贝利提问下,埃里克昨略有谈到中国,他承认除了美国以外,中国都是加密货币界的重要玩家(按:中国官方2021年宣布内地虚拟货币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并点名中东地区亦然,相关国家都会制订相应政策。被问到特朗普有可能今年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届时有没有可能谈及比特币发展,埃里克则有所保留,坦言认为「他们大概有更重大的事情要讨论」,但自己确希望二人会谈及比特币,例如「以比特币支付关税」,毕竟美国和中国确实是加密货币的领军国家,「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了解(这领域)」。

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