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楼上噪音滋扰失败 华女不服上诉再被驳回(图)

发布 : 2025-9-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居住在柏文大厦,楼上单位发出的噪音或令楼下单位的住客不满。(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华裔住户郭女士(音译:Kwok)住在一处共管柏文大厦内,她认为住在其楼上单位新搬来的住户制造太多噪音,向大厦管理处投诉不果后,再向安省共管柏文纠纷处置委员会 (Condominium Authority Tribunal)投诉,坚称自己遭受不合理滋扰。

委员会聘用一间公司检查大厦的隔音标准,当中2,500元费用要由郭女士支付,结果大厦隔音设备没问题。郭女士向法庭指,她测出楼上的噪音是40至60分贝,但庭上却不能提出相关的测试证据。

法官认为,即使真的是有60分贝,但这是正常家庭活动产生的声音,通常不被视为不合理。

称常听到脚步声尖叫及奔跑

郭女士楼上单位的租户是马某(音译:Man)及其家人。郭女表示,她经常听到楼上传来脚步声、物品掉落声、奔跑声、砰砰声、椅子拖动声和孩子的尖叫声,影响她在自己的住所内安静生活的权利。

得知郭女投诉后,马先生为减少噪音已采取措施,包括购买地毯和垫子,鼓励家人减少吵闹的行为。

大厦的业主立案法团也表示,大楼的安保人员曾对郭女的噪音投诉进行过调查,但从未确认来自马先生单位的噪音属于不合理噪音。但郭女并不认可法团的调查结果,跑去安省共管柏文纠纷处置委员会 (Condominium Authority Tribunal)投诉,坚称自己遭受马家不合理的滋扰。

处置委员会收到郭女的申诉后,先在2023年9月进行调解,聘请了HGC工程公司进行声学检测,看看郭女士所说的「噪音」到底来自何方。

安保调查未确认属不合理噪音

测试时使用一种敲击装置,在上层单位内制造敲击声,看这些敲击声通过楼板的传递情况。报告显示,大厦是混凝土浇筑结构,典型的复合地板隔音效果良好,甚至略高于《安省建筑规范》(OBC)的要求。

郭女误以为,测试会客观评估她所听到的噪音。

实际上测试并未去测量她听到的声音分贝数,而是评估建筑结构本身的隔音性能。她不情不愿地支付了2,500元的测试费。

测试结果令郭女士失望,坚持要求找到解决她受到噪音困扰的方法,于是她在2024年再次申诉要求裁决。

郭女称,她主要是在自己的客厅学习区域听到较严重的噪音,而此处对应的是楼上马先生家的厨房和饭厅,如今这些地方大部分已铺设地毯。柏文管理员表示,这些地毯有泡沫衬垫,足以降低噪音传递。至于尚未覆盖的区域是炉头和水槽前方约两尺宽的一小块区域。厨房和饭厅中未铺地毯的其他区域均摆放有家具。

她表示,前述的各种噪音与一个有3个年幼孩子的家庭日常活动相符,但这些声音对她来说是干扰性的。而在马先生搬来之前的租户,并未带来类似的干扰。

仲裁官说需证据确认不合理噪音

最后处置委员会的仲裁官库克(Brian Cook)裁定,《共管柏文法》确实规定任何人不得制造对他人造成滋扰的不合理噪音。

至于认定噪音「不合理」,需有证据能确认噪音的性质,并证明其在客观上是不合理的。

投诉人郭女称自己受噪音干扰,还声称自己有分贝仪测得噪音数值在40到60之间。但当法庭需要她出示这些证据时,她却又拿不出纪录,也无法将读数与具体噪音类型或时间对应起来。

仲裁官认为,即使这些活动产生的噪音确实达到40至60分贝,这也不能自动认定为不合理噪音,因为60分贝与家庭中普通交谈的声音强度相当。证据显示,这些声音源于马先生一个五口之家日常生活的正常活动。他已采取地面铺设和行为引导等措施来减轻影响。

再加上排除建筑缺陷或结构问题,正常家庭活动产生的噪音通常不被视为不合理,尤其是一个有幼童的家庭,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噪音。在共管柏文的生活环境中,住户对日常活动噪音应有合理预期。因此库克驳回了郭女士的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