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港结缘一甲子 64年演讲二万人到场 曾中大共事 杨纲凯:具儒家品味
发布 : 2025-10-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明报专讯】出生于合肥的杨振宁一生足?遍及美国、内地与香港,与香港最早渊源始于1964年应中文大学邀请到香港大会堂演讲,吸引大批公众到场,当时报道提到「二万听众仅一成能入座」。当年有份出席的中大物理系荣休教授杨纲凯昨受访说,当年能在港见到一级且是华人的科学家「绝无仅有」,他在1980年代有幸与杨振宁在中大共事一段日子,形容对方「兴趣广、看事物深入」,既是长辈亦是老师。
称治学严谨 照顾年轻人
杨纲凯形容杨振宁是很「儒家品味」的中国传统学者,关心社会之馀治学亦很严谨。他形容对方「不辗x??讲一句说话」,「不止一次我问他对于一个物理问题的看法,他说『我不懂』」,所谓「不懂」指未百分百有精确解答,故不能谈太多,这种风格的学者现在少见,亦反映其严谨。
回想相?x??刻,杨纲凯说杨振宁「非常照顾年轻人」,为人谦厚、低调及随和,不寻求注目,晚年思维仍很清晰,在百岁生日演讲就清晰谈到对百年人生回顾,说起友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形容两人「千里共同途」,正反映他对人生重要看法。
传记作者:爱国有民族感
整理及记述杨振宁生平的《人情物理杨振宁》作者叶中敏,于1980年代采访杨振宁演讲后与对方结缘。叶中敏昨受访称,两人相处「像家庭朋友般」。叶说,杨振宁科学成就「不用说」,亦是很爱国、很有民族感的人,「他听到一些人说中国人不好,他会很生气,对人亦很好,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和怀念的人」。
杨振宁1999年将数十年来文件、信札、笔记、手稿等,加上诺贝尔奖金章等奖章捐赠中大;2002年起参与筹建「邵逸夫奖」。中大于1997年向杨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于2023年授他名誉科学博士。
蔡若莲:青年学子楷模
卢煜明:损失无可估量
杨振宁是团结香港基金名誉顾问,香港科学院2015年成立之??o?J??他已是荣誉院士。香港科学院昨发悼文「沉痛哀悼」。教育局长蔡若莲昨发稿称「深表难过」,形容杨毕生致力科研与教学,他对真理的追求及对后辈的提携,成为青年学子的楷模。
中大发稿称师生对杨教授去世十分哀伤,校长卢煜明形容「失去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渊源的良师」,其离去「对全球学术界,是无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