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堂:袁国勇的生命哲学 活?态度 迎死姿态(组图)
发布 : 2025-11-0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生即将走到「从心所欲」之年,比常人见证更多生死的袁国勇理解到:生命中有些道路必须自己走过。(图:卢曼盈)

袁国勇(后排右一)的母亲70岁时移居新西兰,与大儿子同住,因此他每年都会飞往当地探亲,陪母亲到医院洗肾。(图:取自《显微镜下看穹苍:袁国勇自述》)

每当香港爆发疫症,总见袁国勇的身影。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牛池湾彩云?明丽楼有相连单位的居民染疫,袁国勇(右)晚上亲赴现场视察,了解病毒扩散情?。(资料图片)

袁国勇妻子每天都会带午餐到医院与他一同进餐, 他提到:「当你有一个你和她一起(就感到)心满意足的人,(无论)那顿饭有多simple(简单),不需要鲍参翅肚都会很好吃」,非常甜蜜。(图:取自《显微镜下看穹苍:袁国勇自述》)
【明报专讯】早前袁国勇出版自传《显微镜下看穹苍:袁国勇自述》中文版,新书分享会因恶劣天气曾两度取消,第三次终在香港大学图书馆复办。生命也是如此,阴晴不定,有时「打波先?落雨」,也许这次改期,正好折射出袁国勇的生命哲学——生命无常,自有定数,因此一切尽做。
生死初印象
对3岁的袁国勇来说,死亡如此具象。至今他仍记得母亲带他出席长辈丧礼,首次直面死亡的场景,「妈妈用背带把我绑在柱上,免得我走来走去,于是我看到外面客厅发生的所有事情,那天我一直在那里看?」。他看到的是死去的亲人躺在客厅中央,一群道士举行仪式,边念经边敲打法器,亲属不断哭泣,间杂焚烧元宝蜡烛的烟雾与气味,异常混乱嘈杂。「我直到今天还闻到那股味道,香的味道、尸体有味道、香烛也有味道,简直是窒息,还有他们那些哀号,一辈子都在我心里。」袁国勇目睹的死亡是腐烂、哀号、无助、失落、分离,成为他儿时巨大的创伤,也是思考生命意义的开端,「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死,死是什么意??o?J??」
死亡留下阴影,也种下疑问。小学一年级那年养蚕虫,袁国勇看?飞蛾产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吃桑叶,然后再次结茧生出飞蛾,又开始交配产卵。生命如闭环,本质就是成长、老化与死亡,「飞蛾最后都死光了,但那时我开始对生命有多一点的感受」。
开始理解,但无常不断。袁国勇刚成为实习医生,一个成绩比他更优秀的医生朋友突然患上急性血癌,那年他们只有24岁。一众好友筹钱协助对方到英国移植骨髓,可惜不到两年就复发,朋友决定放弃化疗,「我收了他去联合医院……每天下班就去探望,看?他的身体慢慢地愈来愈差,发烧,接?有一天脑内出血就死了。」朋友玉树长埋,让袁国勇理解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因此他不浪费分秒,人生的意义在于那些活?的时间,他时刻以《圣经》的说话提醒自己:「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智慧的心。」
生命是一条独自前行的路
从3岁初次接触死亡到好友早??o?J??形塑了袁国勇对生死的理解与接受,但当死神威胁至亲,同样难以面对。袁国勇的妻子曾患癌,他说那三年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日子,他发现即使再亲密,都只能旁观,「你帮不了她,你找医生找完了,药吃完了,打完化疗,手术都做完了,但是很多side effects(副作用)发生……可以做的事都做过了,连针灸、中药都试了,但都没用。你只能看?,是很惨的」。
人生旅途上,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袁国勇说:「在我们人生里面,有些时间是你自己经历,其他人帮不了你……你要面对你人生的病、你的痛苦、你的老化、你的死亡,那个是你在一个人的时候,要开始去学的其中一个东西。」面对困顿,甚至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便会发现能够支撑自己走下去,终究只有自己,「你不可以也不可能将你的生命,纯粹靠旁边的东西去帮你维持」。
找寻及把握自己生命的意义,有时一念之间,可以让我们免于陷入死亡的阴影,不过生死不由人,如果人之将死,寻获存在意义又如何呢?袁国勇提到,有些病人即使知道自己快死了也毫无惧色,他的母亲洗肾洗了13年,某次突然在洗肾过程中醒来,告诉儿子自己快死了,她一一交代身后事,平静地说:「我没什么遗憾,我生了4个儿子,他们个个都自立了,他们都是对社会有些帮助,I have nothing to regret(我无所悔)。」寻得人生意义,不一定带我们跨越死亡,但能让我们克服死亡的恐惧。当你问自己的生命是为了什么,走到绝?x??能够令你坚持下去的又是什么,答案便是生命意义的所在。
保持怀疑 寻找终极真实
袁国勇认为思考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必定会触及「终极真实」,也就是尝试追寻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形成,试图明白人之所以存在、自己之所以活?的原因。听起来虚无又难以捉摸,但他提出了一个相当「理科人」的途径。他相信「终极真实」乃基督教的神,然而,他也经常询问神是否存在,「你问我是不是绝对肯定,哪有什么是绝对的?」每次心生疑问,袁国勇便回想自己在信仰上的经历,再??u论一次,「永远都是尝试去disprove(反驳)你的想法,你全部都disprove了,你都disprove不了,那它应该就是答案了」。这套思考方法,也许来自他的医学训练,在追寻病源时,同样需要利用排除法,找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保持怀疑,以排除去靠近真相,袁国勇从不认为这是不够虔诚,「我经常相信一件事,就是如果有一个意识形态或者一个宗教,是不让你question(质疑),那一定是假的,如果他是真的,怎么会怕你question(质疑)?如果那个人是不让你question,不让你反对,不让你作出质疑,一定有问题,他怎么会是真的呢?」
袁国勇以科学思维找寻「终极真实」,但他认为每个人的途径都不同,一幅米高安哲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的壁画、一首约翰连侬(John Lennon)或者Beyond的歌,同样可以带领人们以直觉和感受,尝试了解何谓终极真实。他提醒我们,生命的存有,乃至我们活?的理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不止是袁国勇,而是每一个人,他都有他的天分,在人生经历里面寻找终极真实」。
文:吕颖彤
图:卢曼盈、资料图片、取自《显微镜下看穹苍:袁国勇自述》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