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坪洲曾有严重瘟疫,居民得到天后启示于中元正日祭幽超度,以祈求消灾。

华富?华泰楼的居民到天井上香拜「大士王」(左方)。「大士王」用作震慑鬼神,高约一两层楼,采用广府式设计,即双脚提起、手持「分衣施食」扇。

东头村盂兰胜会连续第二年举办实习生计划,参与的教大学生在纸扎师傅指导下制作纸扎祭品,包括元宝。

长洲水陆盂兰胜会近年改为在长洲码头旁的新兴海傍街举行,包括出海祭幽等仪式。(YouTube影片截图)

【明报专讯】民间流传每逢农历7月1日「鬼门关开」,民众举办盂兰胜会以超度孤魂野鬼,科仪糅合佛教与道教。盂兰胜会2024年12月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更早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香港的盂兰胜会主要分为「潮州传统」、「海陆丰/鹤佬传统」、「水上人传统」和「本地传统」,各具特色,富历史文化意义。
潮州盂兰胜会 搭棚演神功戏
籍贯潮州的香港人(潮人)约120万,香港首届潮人盂兰胜会早于1897年由潮州公和堂举办。潮人举办盂兰胜会通常有超度亡魂仪式、神功戏、派平安米等活动。
潮州戏又称「潮剧」,流行于潮语地区,至今400多年历史。每逢盂兰胜会或节庆,临时搭建的戏棚会演出潮剧,又称神功戏,目的是酬谢神恩。坊间流传神功戏第一排椅子必须留空给鬼神,但据香港盂兰文化节社交媒体网页,戏棚首排椅子是留予总理或善长仁翁,他们或因忙碌未能出席看戏令位置留空,久而久之便出现该都市传说。
黄大仙区东头村盂兰胜会于1965年开始筹办,至2025年已60年,坚持以传统竹棚及花牌等布置会场。2025年更首次结合??u介泰国美食,参与者除品尝美食,亦可藉导赏团了解区内潮泰融合的文化特色,藉此??u广九龙城独有地区文化。
海陆丰盂兰胜会
竖包山求平安
海陆丰指汕尾和福建沿海一带,又称为鹤佬。他们的盂兰胜会通常包括破土、请神、开坛建醮、大士王(又称「鬼王」,通常以纸扎展示)开光、行朝等仪式,为期3日。除了长洲太平清醮有包山,海陆丰盂兰胜会亦会竖包山,长洲的抢包山亦是按照海陆丰习俗而设,以供奉北帝。平安包又称「幽包」,是用作祭祀的包子。
离岛坪洲每年举办中元建醮(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道教传统节日),是这小岛一年一度的盛事,中元建醮包括破土仪式及行朝仪式等,前者是请神队伍从正坛出发,请出神像,运到会场的神棚,将大士王安置在大士棚内;后者则有喃呒师傅诵经。
部分海陆丰的盂兰胜会会「撒米盐」,居民将昔日最贵重的白米和盐撒向地下,仪式结束后喃呒师傅会分发五色谷物,包括红豆、黄豆、白豆、绿豆及黑豆,代表祝愿各人五谷丰登、生活满足。
水上人盂兰胜会 出海祭幽
水上人盂兰胜会通常在大澳和长洲举行,醮期长短不一,仪式活动包括开坛、诵经、祭水幽、放生等。有些水上盂兰胜会有「游水陆」的仪式,如大澳水陆居民盂兰胜会的「游水陆」,居民先将茶酒、衣纸和水饭等搬到3艘舢舨,沿水道做祭祀仪式。
本地传统盂兰胜会 广府道教科仪
本地传统盂兰胜会源自「目连救母」的故事。佛经故事中,佛陀弟子大目犍连(目连)的母亲因生前做坏事,死后下地狱变饿鬼,目连不忍看到母亲到地狱受苦,遂向佛祖求助,目连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供养僧侣以帮助母亲消除业障、重新投胎。
本地盂兰胜会通常由广府人举办,其间有开坛、请神、诵经和祭幽等活动,举办地点亦遍布各区。其特色是大多聘用广府的道教仪式专家,亦会向盂兰胜会捐款的善信及民众派发福品,包括平安米、饼和水果。
停办5年的华富?盂兰胜会2025年复办,近两层楼高的纸扎「大士王」屹立天井中庭。华富?重建在即,华泰楼互助委员会前主席陈女士相信重建后居民各散东西、欠缺场地,预料盂兰胜会无法再办。
康文署回应,期望结合已保存的纪录和华富?居民继续参与盂兰胜会活动,「延续该等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并提醒地区团体或社会人士可循「非遗资助计划」的「社区主导项目」申请资助,主办有关仪式或??u广活动。
(主要学习重点:香港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徵)
■知识增益
抢孤竞赛 剧本杀 拉近与年轻人距离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2015年起举办盂兰文化节,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从紧张刺激的抢孤竞赛到新潮的剧本杀,都旨在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盂兰文化节还设有文化展览、盂兰导赏团及扎作摺纸、功夫茶等工作坊。
抢孤竞赛源于早期潮人将祭祀和施舍孤魂野鬼的祭品放在门前拜祭,拜祭后并不会清理,导致有无家者取食甚至抢夺。现时抢孤竞赛中,每支队伍分别有5分钟在孤棚上抛出褔米包,再由队友在抢孤区内以「孤承」抢接,最高分数队伍胜出。
■教学导赏:(表)/文:洪昭隆副校长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公民学堂 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