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融骗案苦主失6.4亿(图)

发布 : 2025-11-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银行调查员骗局往往令受害者防不胜防。


【明报专讯】50岁渥太华男子遭遇「银行调查员骗局」损失1万元,银行却拒绝赔偿。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FC)数据,2024年各种金融诈骗令消费者损失6.43亿元,这数字比2020年高出近3倍。联邦政府新的预算案将设立一个金融犯罪局,并对《银行法》(Bank Act)进行修订,但未解决核心问题:金融机构是否应承担更多责任。

银行称无义务承担损失拒赔

两孩之父弗里德(Adam Freed)9月18日在家工作时,收到来电显示,称有人使用他的帐户进行了一笔可疑的比特币交易,要求他透过所谓的「道明银行安全信息系统」来更改密码,并提出一个奇怪要求:将银行卡剪成两半,装进信封密封,会有人上门取走,送到银行进行芯片的「法证调查」。

15分钟后,一名自称是道明银行工作人员的人上门取走了银行卡。翌日,弗里德起疑心,立刻给银行打电话,但其银行帐户先后被盗走了1万元。道明银行在调查后,认定责任在弗里德,拒绝赔偿。

CAFC表示,过去5年加拿大人因银行诈骗造成的损失金额飙升,2024年相关骗案金额达6.43亿元,比2020年高出近3倍,这仅仅是实际被盗金额的一小部分,因为大多数案件并未被举报。

新预算案宣布将设立金融犯罪局,并对监管联邦金融机构的法律《银行法》进行修订,但该预算案并未解决核心问题:金融机构是否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以应对诈骗分子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

根据现行规定,消费者需为大多数类型的银行诈骗负责。比如借记卡交易,如果在消费者已报失或被盗情况下被使用,消费者才毋须承担责任;其他金融交易,银行没有义务承担任何损失。

网路安全专家波帕(Claudiu Popa)说:「银行拥有足够的规模和资源来侦测和预防诈欺,如果银行将诈欺损失全部转嫁给弱势的客户,金融体系改善自身安全保障的动机就会大大降低。」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坚持警告客户,不要点击可疑连结或执行冒充银行员工的来电,但「我们不应该期望消费者成为每种诈骗的专家」。

纽宾士域省网路安全公司Beauceron Security执行长希普利(David Shipley)认为,「银行应该被要求加强安全措施,例如强制实施多条件身分验证,并赋予客户更多帐户控制权。银行还应该提高透明度,公开因诈欺造成的损失金额及最终退款的案例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