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促规管超加工食品减危害

发布 : 2025-11-2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权威医学期刊《刺血针》周二(18日)发表的最大型「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UPFs;例如汽水和即食面)研究揭示,采用加工技术、添加剂和工业原料制成的UPFs与肥胖到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但业界为牟取暴利持续积极推广这类产品,并试图「制造科学怀疑」打击不利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作者指UPFs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各国政府必须紧急应对,以徵税等方式规管大型食品商推广这类食品。国际食品饮料联盟(IFBA)则质疑目前科学证据仍不足,贸然打压UPFs会令全球少了价格合理、保质期长的食品供应。

这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I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环球43名营养学专家所做的3份报告,探讨了UPFs与健康的关系、业界政策以及全球回应行动。当中指出,UPFs正在全球各地急速取代新鲜食品。例如在英美澳,平均有超过一半膳食含有UPFs。随著摄取UPFs愈多,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添加剂的风险也愈高。

在其中一份报告中,专家团队检视过往的104项长期研究,发现92项显示摄取愈多超加工食品,罹患一种或以上慢性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抑郁等)和早逝的风险愈大。

批行销方法如烟草商

论文批评少数跨国大型公司使用廉价原料结合工业化生产方式制造食品,使利润翻倍,再想方设法推高销量(例如仿效烟草公司策略,开发美味及令人易上瘾的产品),在近几十年改变全球饮食结构,并协同连锁快餐、广告公司等相关产业,藉口缺乏科学共识等歪曲驳斥科学研究,阻挡监管。

「超加工食品」一词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但一些科学家和食品业人士认为其定义过于简单和存在不足,例如过往被认为健康的食品(例如罐头蔬菜、人造肉等)也会被定义为UPFs而忽略其真正营养成分,相关争论日益「政治化」。

学者倡包装附警告徵税

上述报告的作者承认科学界仍有批评意见,并指出需更多证据,特别是关于UPFs导致健康问题的原因和方式。但他们认为,目前的信号已足够强烈促使各国政府采取行动管制UPFs,包括要求包装附加警告标签、规管行销(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广告)、徵税及用税收补助低收入家庭采购新鲜食物。

15年前与同事共同创造「超加工食品」一词的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蒙泰罗(Carlos Monteiro)周二在网上简报会说:「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讯足以证明全球采取公共行动(管制UPFs)的必要性。」(卫报/法新社/刺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