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当局规划的「京台(北京至台北)高铁」前期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今年9月25日合龙贯通,大桥预计2020年全面通车,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铁路。(新华社)

台湾金门自大陆福建晋江的引水工程去年8月5日举行通水仪式,时任金门县长陈福海表示,希望两岸领导人能以「两岸合作,民生为念」,强调县府将持续推动「通水、通电、通桥」的「新三通」,希望金门成为两岸和平政策的先行示范区。(资料图片)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初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首提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并倡议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展开民主协商,这被视为两岸分治70年来又一分水岭。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指出,北京有意加快统一进程,2019至2022年是中共的「历史交汇期」,包括建政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中共二十大,大陆不可能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状态,势必要「往前走」,以实现「中国梦」。
中共「历史交汇期」 势进取「往前走」
不过,「两制台湾方案」一提出,已遭台湾朝野反对,近月香港的示威活动,推高台湾排斥「一国两制」的声浪。
赵春山称,中共对台的战略目标有持续性,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战术上愈来愈强调灵活性,从最早「寄希望于国民党当局」,变成「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他形容台湾近4任总统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分别是「左右摇摆」、「左支右绌」、「左右平衡」、「左思右想」,两岸关系在马时期最佳,现时最差,甚至不及陈水扁时期,陈与大陆仍有沟通管道。赵春山曾任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智囊。
赵春山表示,「两制台湾方案」实际是要台湾提出方案,但他认为台湾应提出「统一方案」,而非「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即不以「一国两制」为前提,两岸才能进入民主协商。
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的远景基金会执行长赖怡忠亦称,「一国两制」在台湾没有市场,习近平直接把「九二共识」置换为「一中原则、共谋统一」,改变了过去有关「一中」意涵及「各表」的争论,对台政策也从「反独促统」转向「全面促统」,即过去是「不要让台湾跑更远」,现在是「全力把台湾拉近」。
蔡英文上台后不承认「九二共识」,被北京指是「未完成的答卷」。赵春山说北京也有一份「未完成的答卷」,即怎么看中华民国。赖怡忠则称,两岸关系好坏全在北京一念之间,不能将对话与「一中」的政治前提扣连,或逼民进党改变立场或提出新主张。
和平统一非单靠经济交流
曾参与国民党总统初选落败的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认为,70年来两岸在政治上仍处于敌对状态,「一国两制」只是统一后的政治安排,两岸都缺乏走向和平统一、结束敌对状态的论述。他认为,北京对和平统一的方法似乎是「交流、交流、再交流」,经济交流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
不过,经济交流对部分台湾人的政治认同已产生作用,福建平潭的年轻台商李振瑄就认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完全可行,「最经典的例子是澳门回归,哪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