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两会稳经济 GDP目标惹关注(组图)

发布 : 2020-5-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内地今年上半年大多数时间都集中于抗疫,经济活动几陷停滞,今年两会制定经济增长(GDP)目标的水平高低,甚至乎会否制定,将代表中央对疫后振经济的态度与信心。图为市民昨日从吉林市丰满区因疫情关闭的商铺前经过。(新华社)



从中央到地方近期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等提振国内消费市场。图为浙江杭州农贸市场投入5G技术,可线上「云买菜」。(新华社)


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周四)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会在5月22日(周五)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就今年馀下时间在经济、民生等工作作出指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大多数时间都集中于抗疫,经济活动几陷停滞,加上首季GDP录得倒退6.8%,属1992年有季度GDP纪录以来最差,在此背景下,今年制定经济增长(GDP)目标的水平高低,甚至乎会否制定,将代表中央对疫后振经济的态度与信心。明报记者 陈子凌

一场疫情不单令多年来于3月初举行的两会要延至5月才召开,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意见亦分歧甚大。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建议,中国今年不应设GDP目标,以免为了达标而动用大量手段刺激经济,最后被迫搞「大水漫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王一鸣也认为,如目标定得过高,实现有难度,目标定得过低又不利引导市场预期,倒不如不设目标,按疫情变化调节政策,进可攻退可守。

野村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亦持同样看法,认为中央今年重点应放在保就业、民生的六保工作而非追逐增长,最多仅对下半年定增长目标。

另一派学者却觉得中央应继续设下务实的GDP目标,让政策制定有方向,例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认为将GDP目标定在3%,可给予地方和部门清晰信号加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防止地方盲目追求达标而弄虚作假。作为中央经济智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更提出「战疫增长模式」,即中国要持续拿出部分资源抗疫,令常规增长模式难以全力运作,在马力不能全开之下,3%的增长目标较为实际。

专家:每增一百分点约200万人就业

不过,亦有专家相信,较高的GDP目标有助管理市场信心预期,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就提出,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大约200万人就业,所以要维持较快增速目标,否则就业问题无法解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提出折衷的可能性,认为中央可能不会设置一个硬性量化指标,或者给出一个较大弹性的目标区间。

虽然对今年GDP目标各有分歧,但市场认同,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是肯定不可能,因为要达成这个小康指标,全年增速不能低于5.6%左右。不过亦有意见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宜过度关注GDP总量指标,而应更多关注结构性指标,在中共十九大后做出的重要判断,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经济工作应更多关注结构性问题和高质量发展,而不应过于强调GDP总量和某个增速水平。另外在疫情冲击之下,亦要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