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污染宣战控煤治霾 护生态力度最大10年

发布 : 2022-9-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1989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表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要把振兴林业摆上闽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被视为「两山论」雏形。「两山论」如今成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2017年写入中共十九大报告。

过去30年,随著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10年开始,环境恶化的徵状急剧显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结果令民众震惊。往后两年,多地民众因工厂带来的环境问题抗议,华北的雾霾亦难以回避。一连串事件引发环境治理的反思,发展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2013年,中国正式「向污染宣战」。控煤治霾同时,政府在环保领域立法监管(见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18年,「生态文明」理念写入宪法,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统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之职。宏大愿景和顶层政策下,这场「绿色革命」逐渐影响每一个人。2019年,雾霾再非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垃圾分类」被视为政府首次与民众就环保互动。

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9月19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2012年以来是中国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最大的10年。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效解决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再到现在的生态修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

近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不断参与环保议题,宣传自身的气候变迁应对计划,并尝试成为主导者。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2020年提出在40年内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和平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表示,「要达到这个愿景,必须大幅重新擘划中国的经济模式」。

有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亦成为中国与美国为数不多的合作领域,但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责任承担和保护承诺等方面也有矛盾。中国近年有不少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包括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宣传,一方面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同时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争夺相关领域的道德高地及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