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迁移:桌、凳、椅.传统的叛离与发展——从几案到桌凳椅(组图)

发布 : 2024-4-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案本不是桌,商代之前已有案(今天发现的最早木案,约7000年前),而桌呢,乃是中古开始受胡地文化影响而发展的新式家具。案是传统中式家具,桌是摩登外国款式——至少古人观念如是。

(青玉案的今生与来世·三之三)

中古是中国文化的分水岭。中古大约自汉魏开始,南北朝时代胡人入主北方,一直北强南弱。至隋文帝统一分裂局面,文帝杨坚虽是汉人,却出生于北朝世家大族,文化上而非族裔上,是北朝战胜了南朝。到了唐代,尤其太宗李世民,固然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明君,不过,要是没有隋朝建立的许多制度与文化基础建设,唐代的平行历史必是另一故事,而且,众所周知,唐王室有鲜卑血统。可以说,中国的中古世代,是传统周秦文化与新兴胡人(包括匈奴、鲜卑等族裔)文化的融合。

胡人不席地而坐,而坐在高身家具上,垂足而坐的姿势,在传统周秦文化中,称为高踞,本是极端无礼。但南北朝后,受胡地文化影响,高踞的胡坐不但最终获社会认同,桌、凳、椅等高身家具还成为风尚,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席地而坐在中国逐渐淘汰,但在日韩印泰等地仍沿用。中国家具文化进入新时代,垂足而坐进入生活的主流。

◆超出于地面

桌子不同案,不紧贴地上,而是超出于地面。超就是卓,因此,「桌」本来只写成「卓」,后来加上「木」,变成从卓从木的后起字。

◆本为登?脚踏

凳字的演变与桌类似,但稍多了些转折。登就是升,例如登山,就是离开地表水平线,爬升到高山上。中古之后,连?身也变高了,上?需要一个垫脚的踏具,亦称为登,后来加上「几」变成后起字「凳」。当这脚踏工具更高一点,不用来踏,而用来坐,便是坐具的「凳」。表示登?脚踏的「凳」早已淘汰,「凳」后来再加上「木」旁进一步发屾x??异体字「?」,简化字嫌多馀取消掉,只保留古一点的「凳」,又一例说明,简化字特点,在于复古。

◆有背坐具

无背坐具为凳,有背坐具为椅。椅,本写作「倚」,即可以倚靠的坐具,后来换成「木」旁区分二字,成为今天的后起字「椅」。椅字的发展,没有桌和凳的离地意味,不过,在周秦文化中,倚靠而坐,也属不端正的坐姿。桌、凳、椅三字,同样表达了对周秦文化传统的叛离。

李宗山《家具史话》:交椅,即摺椅,由胡人传入,由于古代?也用来坐,因此交椅又称胡?。

◆【桌、凳、椅的字义演变网络】(图)

贴地生活被胡人文化取代

中古以前的先秦与两汉,依然活在席地而坐的世界中,当时桌子尚未存在,不能把当时的案理解为桌子,是必须坚持的知识和观念。

然后,当席地而坐的低身段生活世界,被离地的胡人文化取代,案的传统功能已失。后世的案,在高身家具影响下,变得愈来愈高,有些与桌的高度无异,的确已难以区分。不过,一般而言,案面较桌长而窄,至于介乎案与桌的,呼之案,抑或呼之桌,已没有相干。

也许世上事物,不总是只有二元两端,庄子、荀子、禅佛,早有古训,毋须执著不放下。因此,中古以后的案,语译为桌子,也许情有可原,愈是近世,愈无可厚非。

中国文化,本不是一块静态的铁板,由周秦而胡风,再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文化经历不同阶段,不断向外吸收,演得更丰富,更有活力。对传统的叛离,也就是对传统的发展。物质文化的家具如此,制度与精神文化亦然。

■文:林苇叶 -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中文阅读教学与评估、香港少数族裔学生中文学习、中文教育网络分析应用等。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