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徒冒充开户口转走近9万 事发数年华汉未察觉 银行拒赔(组图)
发布 : 2025-1-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CIBC对林先生的答覆说,若有错漏,需在账单日起30日内通知银行。(加新社)
林先生账户显示,2019年11月21日,一笔金额为8.95万元的资金透过预授权的方式被转走。(受访者提供)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新闻视频。
【明报专讯】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的一名华人用户,被人盗用身分信息在另一间银行开户,并从CIBC转走近9万元至另一间银行。事发约4年半后,该用户收到CIBC通知,声称发现一笔可疑交易,经过大半年谈判,事主只追回6万馀元,而CIBC则结束对事件的调查。温哥华警方证实了该事件,而事主在继续追要馀款的过程中,感到被四处「踢皮球」,投诉无门。
据大温居民林先生自述,去年5月接到CIBC电话,声称有一笔可疑交易,询问其是否在Equitable银行有账户。ICBC告知他,2019年11月21日,一笔金额为8.95万元的资金透过预授权(Pre-authorization)方式,一次性从其CIBC储蓄账户转入Equitable 银行,收款人亦为林先生。
林先生闻讯十分震惊,他向ICBC表示,首先自己从未在Equitable银行开过任何账户;其次,自己从未进行且从未授权过这笔交易;第三,为何CIBC在可疑交易发生近 5 年后才通知客户?
他旋即联系Equitable银行客服,询问是否有以他的名字开账户并收到过一笔约为9万元的转账,该银行以隐私为由,拒绝回答此问题。林先生于是向温哥华警方报案,亦开始与CIBC和Equitable银行周旋,试图追回款项。
林太太指,事发后,他们与CIBC的客户经理会面,质疑当一笔约为9万元的资金转出时,为何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该客户经理则反问,作为银行用户,为何他们自己这么多年都没发现?林太太解释说,恰好在2019年底,他们将自住独立屋卖出,转为租房住,故在那段时间内常有数额较大的资金进出,确实未留意到被转走的这笔钱。或许因住址变化,他们亦没有收到银行每月的账单。她说:「2019年时我们还没有网络银行,平时只会留意信用卡的支出,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上的钱不会经常检查,因为相信 CIBC 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可以储存和保护我们的资产。」
在数月的谈判中,林先生了解到,截至去年9月,Equitable银行的那个可疑账户里还剩下6.35万元,有2.6万元已被取走。CIBC的客户经理告诉他,一名非华人男子从那个账户取走了2.6万元,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比如以何种方式将钱取走以及该男子的身分信息。Equitable银行同意将剩下的6.35万元返还给林先生,但当他向CIBC继续追要被取走的2.6万元时,他发现自己陷入被「踢皮球」的状态。
去年9月10日,CIBC客服部门在一封邮件中回覆林先生:「客户有责任每月审核账户的进账和馀额,若有错漏需在账单日起30日内通知银行;若要退还预授权的付款,则需在交易发生后90个日历日向银行提交声明。」
该邮件还写道,他们对林先生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没有追索权来收回这笔交易,并表示「我们的审查到此结束,你对该部门的投诉亦结束。你还可以向CIBC申诉办公室(appeals office) 和银行服务和投资监察员(OBSI)投诉」。
林先生根据指引继续投诉。9月27日CIBC诈欺调查部门的霍斯金(Sean Hoskin)联系他,在电话中再次指出,监控帐户是客户的责任。对此,林先生不可接受。在一份给本报的声明中,林先生写道:「虽然检查我的帐户是我的责任,但 CIBC 仍有责任在接受欺诈性授权和释放资金之前通知客户,以保护客户免受此类诈欺。因此,我认为 CIBC应该偿还被诈欺转移的全部金额。」
林太太则质疑:「要进行预授权付款,需要提供并绑定VOID Cheque,我们自己没有提供,什么人能拿到这些资料?」
本报尝试联系林先生在CIBC的客户经理以及霍斯金,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覆。霍斯金在1月13日回覆林先生的邮件中,建议其「将此事进一步上报给银行服务和投资监察员(OBSI)」。而林先生认为,这是银行方面在推卸责任,直到他感到沮丧而放弃。林先生在声明中还写道:「我与CIBC打交道已有四十多年,受到这样的对待让我非常沮丧和失望。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和妻子彻夜难眠,承受著巨大的压力。」
温哥华警方在回覆本报查询时证实,他们收到了林先生的报案并已记录在案,「银行鼓励投诉人向其金融机构报告此事,以便银行进行调查,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我们不会进行调查。」
影片链接:
youtu.be/lR4WVd8xF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