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博物馆举行清代广钟展,展品逾110件,包括故宫博物院46件珍品。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铜镀金珐琅扇扇机器人表」。(陈子凌摄)

可奏音乐的「铜镀金掐丝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陈子凌摄)

铜镀金珐琅转花葫芦式钟」内有机关让小人转动(图4)。(陈子凌摄)

「铜镀金珐琅转花葫芦式钟」内有机关让小人转动(小图)。(陈子凌摄)
筹备3年多,广东首个清代广钟展「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正于广州广东省博物馆举行,展出逾110件广钟收藏及相关文物和展品,其中4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还有不少来自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颐和园管理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博物馆。展期至4月6日,免费入场,让大家一睹昔日皇家珍品。
广钟狭义指「广州制作的钟表」,清代文献和学界均有相关论述;广义意指「广东制作的钟表」,此说法见于清宫档案。广钟是中国钟表史上最早的品种,早在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把自鸣钟带到广州,用以疏通官府,拉拢讨好官员。此外,康熙中期广州作为中西方贸易中心,由外国进口的西洋钟大量在广州集散,故当地开始出现钟表制造业。至乾隆时期发展更见规模,广钟成为广东地方官员献予皇帝的贡品。
广钟风格虽受西洋钟影响,但为适应宫廷审美,除报时外还增加很多机关及表演,例如敲打乐器、转动升降台阶、开合门窗等,外壳装饰多采用珐琅,但也因功能结构复杂,修复难度增加。据有份参与是次展览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钟表修复师王津表示,为了今次展览,广东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古钟表修复实验室」,修复保养数件珍贵广钟馆藏,其中「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是此次修复的重要成果。该钟设置许多机芯及控制机关,能报时,又有转花、卷帘、鸟鸣、奏乐、变换文字、活动人偶等20多种表演功能,涉及修复300多件零件。
是次展出广钟分三大类,一是珐琅钟,造型最丰富,结构及装饰最复杂;二是金属雕刻钟,有丰富机械装置和精湛金工工艺;三是木楼钟,最大特点是使用木材作为钟表外壳。除了「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展览还有不少经修复藏品,场地亦提供耳机,可听百年前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