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正面背面样品首同场展 吸睛十足(图)

发布 : 2025-4-0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正在国博展出。图中左起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玉兔二号月球车、「鹊桥」中继卫星模型。(王佩凡摄)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4月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这也是月球正面与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对比展出。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许多都是直奔探月工程展馆,记者下午一时半到达国博时,也排队20多分钟才能进馆。

从嫦娥一号的「绕月探测」到嫦娥三号的「落月巡视」,再到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的「月面采样返回」,也圆满完成了2004年探月工程立项之初「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

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有模型展示,还有资料及知识科普,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展览中收获乐趣。

配放大镜看月壤

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同时展出,包含月壤岩屑及粉末。月壤样本被放置在展览中心的位置,许多观众争相观赏,每个人观看时都放轻动作。月壤样本非常珍稀,展览也只展出了非常少的样本,博物馆配了放大镜供大家观察。一开始很多观众不知道放大镜的用法,待有人拿起放大镜后,观众们纷纷选择用放大镜来近距离观察月球土壤。除了放大镜,馆内还准备了显微镜,可供观众细致「研究」月壤成分。

据馆内介绍,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密度较低,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与嫦娥五号样品相比,斜长石含量明显增加,而橄榄石含量显著减少,表明该区域的月壤明显受到了非玄武岩物质的影响。

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粒径10微米

同时,科研人员们从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中,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被命名为「嫦娥石」,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小朋友「看不懂」仍想当「科学家」

许多和家长一同前往的小朋友都在仔细观察,不过大多数都说「看不懂」,尽管如此,仍旧有许多小朋友燃起了对月球和科研的兴趣,对家长表示「将来要当科学家」。除了小朋友,也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对月壤非常感兴趣,有些还带了翻译,边观赏边听翻译的讲解。走出展厅,很多人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祝福,祝中国繁荣昌盛,祝中国探月事业更上一层楼。驻京记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