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浸高危路试行「涉水?系统」 划红字竖牌提醒 达0.1米积水30分钟内派员处理(组图)
发布 : 2025-4-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2023年9月8日黄大仙龙翔道往观塘方向马路被雨水淹浸,水?中有车死火。政府昨日宣布??u行「涉水?系统」试验计划,本月下旬起在5个水浸风险较高的低洼行车路段安装监测系统,实时监察水浸情?,其中一个地点为龙翔道近黄大仙广场及睦邻街游乐场。(资料图片)


政府表示,倘车辆在实施临时交通指示前已进入低洼路段,驾驶者应在涉水?前停车,避免进入水浸路段,同时亮起车辆危险警告灯,并按现场指示驾车离开临时封闭路段。(涉水?系统试验计划影片截图)
【明报专讯】鉴于极端天气下暴雨引致低洼行车路段水浸的风险增加,政府本月下旬起在5个风险较高的低洼行车路段安装??u行「涉水?系统」试验计划,实时监察水浸情?,以助政府部门动员协作,及早处理。政府发言人表示,计划工程支出约70万元,系统主要提醒驾驶者前方路段出现水浸,建议停车勿再前行,以减低车因水浸损坏无法行驶的风险。政府会检视计划在今个雨季的成效,再考虑是否在其他水浸风险高路段加设系统。
支出70万 下月完成安装
计划的5个低洼行车路段均曾在2023年9月严重暴雨时严重水浸,包括柴湾道回旋处、龙翔道近黄大仙广场及睦邻街游乐场、翠屏道西行线、漆咸道北、大埔墟南运路火车桥底,预期5月中旬完成安装。涉水?系统中,路面将漆上红色波浪线及「涉水?」字样,旁边有水位标尺,涉水?前40至100米会竖立标志牌(见图)。
内涝监测器实时监察
路段最低点会设置体积细小的「内涝监测器」,可量度10毫米至5米积水,并加入智能算法,可过滤行车时溅起的水花,加强准确度。监测器又会通过4G网络将实时数据传送电脑平台,并运用两种测量技术——触控感测技术会在水位低于125毫米时应用,水位高于指定深度时则转用压力感测方式测量水深。
政府发言人表示,当积水达0.1米预警水平后,监测系统会即时通报相关政府部门,渠务署和路政署会派遣应变队伍,预计15至30分钟内到场检查及清理淤塞渠道。倘积水触及或淹没涉水?,即代表前方道路最低点积水深度达0.3米或以上,现场会设临时交通指示,相关部门会在上游路段分岔处开始截车,防止驶入水浸路段。倘司机驾车已越过截车处,应尽量在涉水?前停车,依现场指示离开。运输署亦会通过「出行易」及社交平台发放相关消息,提醒市民留意路段水浸。
水位达0.3米即截车
政府发言人解释,一般交通标示较少用红色,期望红色「涉水?」字样容易和现行标记区分,更易识别;而积水深度标准定于0.3米是参考内地和其他国家,亦是一般私家车死气喉安装高度,故若积水达0.3米,已有可能令车入水损坏。发言人提到,内涝监测器以锂电池运作,每次可用约一年。
渠务署表示,2023年暴雨发生后,已就各区水浸情?采取120项改善措施,其中柴湾道回旋处一带有20多项小型工程,包括改良现有进水口及在路边加设闸水??o?J??期望未来在更多地方增设水浸监测系统,进一步改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