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复修大东山烂头营百年石屋 营地当年供宣教士退修 小屋续「守营人」角色支援保育(组图)
发布 : 2025-4-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中大建筑学院完成修复图中烂头营的「守营人」小屋。烂头营位处的大东山以芒草美景知名,中大建筑学院与「香港行迹」合办导赏活动,首场于上月底举行,邀请市民一同探索大东山之美,亲身体验烂头营小屋的独特魅力。图中人为活动导赏员。(冯凯键??o?J??

位于大屿山大东山的烂头营是华南及东南亚现存唯一具规模及风格的高地石屋建筑群,共有22间石屋,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地位。(冯凯键??o?J??

烂头营有19间石屋,现时仍有多间由教会持有,不时举行聚会,大部分保存良好,当中部分屋顶加装铁丝网,防止有人爬上屋顶。(冯凯键??o?J??

昔日「守营人」宿舍供工人居住,他们往返山上及梅窝,将物资搬运上山,供其他石屋的宣教士使用。复修后的小屋提供基本设施如碌架?及储物柜,供入住者使用。(冯凯键??o?J??

烂头营石屋门窗采双层设计,守营人小屋亦不例外,窗内层为玻璃,外层在复修后以玻璃纤维取代原来的木板,有防风及防盗功能。(冯凯键??o?J??

昔日宣教士在烂头营附近修建泳池,现已荒废,雨季水位会较高,行山客称之为天池。(冯凯键??o?J??

复修后的「守营人」小屋安装了太阳能板,供电予照明系统,不过山上没有自来水,所以加设了生态旱厕。(冯凯键??o?J??

大屿山大东山是热门行山路线,不少行山客途经烂头营一带,会爬上屋顶上拍照打卡,又遗下大量垃圾,中大团队呼劝行山客「自己垃圾自己带走」。(冯凯键??o?J??

中大建筑学院副教授锺宏亮表示,烂头山建筑群位于山上,复修工作不容易,单是以直升机运送建筑材料已是一大挑战。(中大建筑学院提供)
【明报专讯】位于大屿山大东山的「烂头营」是香港罕见的高山营地建筑群,已有近百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中大建筑学院完成复修其中一间石屋,包括修补损?的墙身,加设太阳能供电系统及旱厕,让其延续「守营人」小屋的角色,亦成为保育研究支援站。研究团队又解开建筑群的石材来源之谜,这些建于海拔800多米的石屋,原来当年是就地取材,在附近开采石料建成,团队亦重新发现昔日筑坝修建的游泳池。另外,复修项目计划成立一支「保育守护队」,向行山客宣传营地历史,劝喻他们尊重居民隐私,培养公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
明报记者 马耀森
海拔869米的大东山是香港第三高山,西靠凤凰山,右连二东山(海拔749米)及莲花山。在大东山与二东山之间的山脊上,分布?22间石屋。这些石屋由一群不同国籍及宗派的基督教宣教士于百多年前修建,经历百年风霜,至今仍保留原始风貌和景观,成为历史与自然的见证。
中大建筑学院于2022年获「大屿山保育基金」资助约1250万元,在烂头营居民协会同意下,修复及保育其中一间「守营人」宿舍(Caretaker's Hut),为期3年。守营人小屋已于今年初完成修复。
复修建材直升机运送
中大建筑学院副教授锺宏亮说,烂头营建筑群位于高山之上,需以直升机运送建筑材料,而由于建筑群位于南大屿郊野公园范围内,对上落货及搬运均有严格要求,例如直升机只能在空中卸货,不会降落,建筑废料亦要以直升机运走,以免影响郊野公园。
研究团队在开展复修计划前,曾详细研究建筑群及其历史,发现现存19间有号码的石屋,另有3间包括守营人小屋、饭堂(Mess Hall)及佣人小屋(Amah's Hall),合共22间,面积由250至600平方尺。整个建筑群的兴建工程横跨10多年,首批包括守营人小屋的12间石屋于1925年建成,至1930年代再有石屋陆续建成。
小屋原供守营工人使用
装门窗「生态厕所」焕新生
锺宏亮说,昔日宣教士到营地退修,会聘请工人看守营地,他们亦需运送粮食与食水等物资上山,平时往返营地及梅窝补给物资。中大团队进场时,发现守营人小屋已荒废多年,幸损?不算严重,只需修修补补,不过仍需符合拟定的「保育管理计划」行事,例如以石灰混合水泥修补墙身,令墙身有透气作用。团队发现守营人小屋曾两次扩建,原本以砌石建成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其馀为以石屎建造的扩建部分,屋内仍可见砌石墙与石屎墙重叠。团队为小屋重新安装门窗,原来的双层设计保留,内为玻璃,外面以玻璃纤维代替木板,有防风及防盗功能。团队另为小屋安装太阳能照明及「生态厕所」。
锺宏亮称,昔日教会修建烂头营建筑群是为了退修之用,石屋设计简单,面积不大,后来因空间不足,部分石屋曾扩建。由于山上无自来水及供电,大部分石屋屋顶都有储水箱,部分后来加装太阳能板。
地理专家验石解取材谜
烂头营建筑群主要以石块建造,锺说中大地理系专家深入营地附近丛林,找到有开采痕?的石块,化验显示与石屋石块几乎完全?合,显示当年兴建时是就地取材,毋须运石上山。他说初期落成的建筑群虽以石块建造,建筑风格简朴,但个别石屋选用的石块呈圆角,与大部分石屋的方形石块不同。
向行山客讲历史望保育屋群
除了修复工程外,团队亦成立「保育守护队」,至今训练约20人,负起保育烂头营的工作。锺宏亮说,近年行山客增加,但未必知道营地历史,以及部分石屋仍有人居住,部分行山客会爬上屋顶拍照和扎营,甚至擅闯石屋,侵犯居民私隐,故成立守护队向行山客讲解建筑群历史,亦会竖立解说牌、量度山径的损耗情?,今个月起开始运作。团队之后会向政府及居民建议下一步的保育工作,例如是否将守营人小屋交由政府管理,长远令建筑群得以传承下去。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