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港够创意人才 独欠管理IP经验
发布 : 2025-4-2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提到人才短缺是本港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发展的其中一项挑战。经营IP产业多年的羚邦集团主席赵小燕认为,其实本港有足够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才,惟一直欠缺管理及经营IP等后期工作的人才,倡各大专院校在相关课程加入IP管理科目;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邓希炜认为,要将文艺创意产业化或IP化「一定要靠外援」,再透过外援培训本地新一代人才。
学者:须靠外援培育新一代
现时本地多间院校有开设文创产业相关课程,但赵小燕认为,各院校课程未有涉猎太多管理及经营IP内容,主要仍?重培养学生创意,即使有课程涉猎管理及经营IP,是否找到对的人授课亦很重要,年轻人未必掌握IP管理工作及何谓IP产业化,或令他们感到从事IP行业前路茫茫。赵认为,院校除可加入IP管理内容,亦应重视电影IP以外的娱乐型IP,例如漫画及动画,政府亦可与私人机构合作培训新一代。
业界倡院校开设相关科目
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以现有课程继续教授IP相关知识或无助于有意投身文创产业的学生,「教书的人都打唔通国际市场」;他举韩国电影及其IP进军国际市场为例,指成功并非靠当地电影学院,而是政府愿大力支持发展电影;庄相信「人才始终在民间」,建议政府考虑优化现有各项计划,例如多办电影发展局的「剧本孵化计划」,以及增设奖学金计划,例如安排学生赴内地电影公司甚至到美国荷李活实习,借用当地成熟的资源培训本地学生。
邓希炜不讳言,本港短期内难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要将文创产业化「一定要靠外援」,举例M+博物馆长华安雅非本地人,相信透过外援培训本地人,多年后会诞生一名港人担任M+博物馆长一职。
政府在《蓝图》提出,会透过培育人才、提升文化基建等,为文创产业建立有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包括联同业界检视现时的人力资源状?和未来人力需求,并进一步联系业界与各大专院校,就不同工作范畴,例如艺术??u广、行政和管理等,共同制订配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训策略。
文体旅局表示,文创产业发展处透过「创意智优计划」资助业界举办「香港设计·授权支援计划」,帮助本地新晋角色设计师及拥有授权设计内容的设计师和设计企业发展其业务,开拓品牌授权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