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港少有清初迁界前文物 意义重大

发布 : 2025-8-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讲师郭嘉辉博士看过本报在新田拍摄的古墓群照片后表示,现场墓碑可辨认至少3人,包括「华阳邓公」、「玄谭邓公」及「从拙邓公」。他说从墓碑所见,3人都是「樵峰公」的儿子,也是龙跃头邓氏宗和房伊德一系。根据1933年《邓氏五大:耀林家谱》,「樵峰公」与他的长子、四子及五子也是葬在新田「米埔地形剑地」。此外,该几块墓碑清楚刻有「皇明崇祯」,其中两块更刻有「皇明崇祯拾年」,即1637年,距今388年,认为有重要历史意义。

呈邓氏明代发展 属士绅家族

郭嘉辉称,明末清??o?J??清廷为打击明郑势力(包括郑成功),在沿海实行「迁界令」(1656至1683年);而香港位于迁界令范围内,无数居民被迫离开家园,迄今留下很少迁界令以前的文物,故刻有「皇明崇祯」的石碑具独特价值。

盼尊重族人意愿 思方法保留资料

郭嘉辉又称,值得注意的是古墓其中一人「从拙邓公」,可以对照另一份龙跃头邓氏宗和房族谱,当中记载其子及曾孙均为补邑庠弟子员,可见他们是具有秀才功名的士绅家族,在明清新界乡村社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他认为新发现古墓显示的资料正好与族谱配合,呈现邓氏宗族在明代香港的发展,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在尊重邓氏族人的意愿下,可考虑以不同方法与途径,尽量记录和保留这些珍贵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