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9988)上周五公布季度业绩后,《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称,阿里已研发出可由本地生产的人工智能(AI)晶片,毋须依赖台积电代工。消息带动阿里股价昨升逾18%,成交549亿元。券商亦一致唱好并上调其目标价(见表),当中汇丰认为包括淘宝闪购的即时零售(Quick Commerce,QC)有助吸纳新用户并提升参与度,进而推动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长。明报记者 黄志伟
汇丰称,阿里巴巴QC订单市占率已达市场领先地位,活跃月用户数自4月以来增长200%至3亿户,活跃骑手数亦增加3倍至200万。管理层表示,QC未来3年有望达到1万亿元商品交易总额(GMV)。但汇丰认为更高的订单量意味成本上升,因而上调2026财年的亏损预测,以反映更大前期投资需求。
AI望推动传统云业务交叉销售
由于QC有助推动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收入,该行将2026财年CMR增长预测由7%上调至9%,广告收入则有望受惠于流量增长与AI应用。不过,「其他收入」部分因高鑫零售及银泰已出售,加上菜鸟收入下滑,下调2026财年盈利预测,但上调2027至2028财年盈利以反映QC带来的改变。云业务方面,汇丰将2027至2028财年阿里云收入增长预测上调3%,因AI相关收入已占外部云收入逾20%,并维持三位数增速。同时,AI亦推动传统云业务的交叉销售,体现在运算与存储需求的提升。汇丰将阿里目标价上调6.7%至16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大摩料零售业务亏损见顶
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即时零售业务在截至9月底止的第二财季的亏损或扩大至350亿元(人民币,下同),但由于管理层承诺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将单位经济效益(UE)的亏损减半,相信亏损金额已见顶。大摩估算,阿里2026财年首季在QC的投资约为110亿元,预期第二财季亏损将进一步扩大至350亿元,主因夏季为投资高峰期。该行将全年QC投资预测由500亿元上调至800亿元,并认为阿里将逐步拓展至非餐饮品类以改善UE。大摩预计,第二财季电商EBIT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按年下降73%至118亿元,整体EBITA则下跌71%至116亿元。
鉴于QC投资增加,大摩下调阿里2026及2027财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降11%及7%。该行称,将持续关注QC订单量、UE改善及与核心业务的协同效益,以评估投资回报率。但大摩仍看好阿里作为承接AI需求增长的主要云服务供应商(CSP),重申分部加总(SOTP)估值200美元,并将目标价上调至165美元(折合港股为161港元),对应2028财年约15倍市盈率。
另市场传出阿里云为满足自身需求,追加采购15万片寒武纪「思元370」晶片。但阿里云向内媒称,公司确实推行「一云多芯」,但否认传言中向寒武纪采购15万片GPU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