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置1a:过滤沙粒

装置1b:AI识别

盐水饱和溶液的密度较高,相比之下,密度较低的微塑胶会浮起。图中的「微塑胶」为示范用,非实际微塑胶大小。

颂皑没想过微塑胶过滤系统能搭建完成,因为她之前并不知道盐水饱和溶液、表面活性剂等有助于过滤。
【明报专讯】学生苏颂皑、关开睿、李彦俊、廖伟轩在设计微塑胶过滤系统前,先蒐集资料,并在家人陪同下实地考察,他们说:「我们去了龙尾滩。」龙尾滩是位于大埔的泥石滩,彦俊说:「我们在那里采集样本分析。」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显微镜仔细查看,颂皑说见到当中有微塑胶。他们又在老师「穿针引线」下,就微塑胶主题向大学教授查询意见,开睿说:「我们线上访问教授,问及微塑胶的相关资讯。」蒐集资料后,他们完成装置:
■第一步:滤网与AI
装置1a:过滤沙粒(图)
同学预备贝壳模型及沙子作讲解,假设要为贝壳过滤微塑胶,第一步先为贝壳过滤沾上的沙,同学设置一大一小的滤网,以便过滤颗粒不一的沙子。
装置1b:AI识别(图)
◆知多点:AI辨健康
最初同学只设计装置1a,后来认为可善用AI技术,辨识海洋生物的健康状态,然后才初步过滤。于是同学加入AI影像辨识技术,以海星为例,同学先从网上找来大量健康及不健康的海星图片,交由AI分辨。颂皑说:「不健康的海星颜色较深。」之后只要将海星放在镜头下,AI便能分析海星的状态。
■第二步:盐水过滤
将贝壳初步过滤沙子后,比沙子微小的微塑胶仍沾在贝壳上,便要利用微塑胶过滤装置。这装置的原理是将贝壳放置在已加盐的水箱内,让微塑胶浮起,从而过滤微塑胶。伟轩解释:「因为盐加水后成为饱和溶液,密度比微塑胶低,微塑胶便会浮上来。」
◆知多点:饱和溶液
盐水饱和溶液是指一定分量的盐加入水后,盐完全溶解于水中,且不能溶解再多的盐。
■第三步:泡泡水分离
比5毫米更微小的微塑胶,又如何过滤?这要做第三个步骤,同学称要利用加入「泡泡」的水,即在水中加进洗手液、?液。将贝壳放进「泡泡」水中,沾在其上的「微微塑胶」会更易被分离出来,从而达到过滤效果。
◆知多点:?液降低水张力
洗手液、?液等清洁去污用品有一共通点,就是含有「表面活性剂」,这种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令微塑胶更易从水中分离并浮于水面。
文:郑惠霞
图:卢曼盈
(生命与环境)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科学小学堂 第0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