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界何君尧较沉静 江玉欢最活跃 何称有其他渠道、非为问而问 刘兆佳:应看质素但也需知名度(组图)
发布 : 2025-10-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改制后的首届立?x??临近尾声,本届新增40席选委界议员,由39人出任。本报统计他们今届参与议会事务纪录,包括出席率、质询数量、参与?x??委员会数目等,其中何君尧在出席率、质询量、议员议案均较不活跃,在「垫底」之列,他称有其他表达渠道,且发言内容亦需具「含金量」,非「为问而问」;而最活跃的是江玉欢(见另稿)。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认为议员在议会事务活跃度可反映工作表现,但也需视乎发言质素,同时在社会上不能「寂寂无闻」。
按直选、功能界别及选委界划分,在立?x??大会提出最多口头及书面质询的界别是直选议员,20名议员平均每人出约33条质询;功能界别最少,30名议员平均每人提出约25??o?J??选委界则每人约27条。约四成选委界议员的质询少于27??o?J??其中5人少于20条质询,以最少依次是何君尧、苏长?、刘智鹏、马逢国及陈曼琪。
较少质询苏长?:可经委会关注 刘智鹏:已有同事跟
何君尧4年内提出8项质询,属选委界最少,以全体立?x??对比,仅比饮食界张宇人、地产及建造界龙汉标的3条及两条质询多。何回覆称,在其他会议有提「质询」,而且会注意他人质询及答案,「其他同事问,等于帮我问,我有资料??u进件事」,又说政府处理质询需花大量资源,议员应问重要事,自言质询数量恰当。
苏长?共提出14项质询,其中7项在今年度提出,他认为数量不算少,且可经事务委员会、财委会、接触市民等途径表达对议题的关注。他另加入10个?x??委员会,每年亦担任事务委员会正或副主席。
身兼岭大校长特别顾问的历史学者刘智鹏共提出15项质询,近半与教育或历史文化有关。他自言专精以上范畴,不熟金融、法律等,而教育议题也有其他教育界议员跟进,他能提问的不多。他又认为议会非「交功课」,议员应发挥自身专业,若不熟悉议题反而需依赖助理「砌讲稿」,或即席发表不准确言论。他另参与8个?x??委员会、5个小组委员会及提出3项议员议案及相关修正案。马逢国回覆说「计数字无意思」,而陈曼琪未有回应。
葛佩帆质询最多 江玉欢陈沛良居次
至于质询最多的民建联葛佩帆共提出39项,涵盖低空经济、精神健康等;其次为江玉欢及陈沛良,各提37项质询。以全体议员计算,则以商界严刚和九龙中杨永杰提出最多质询,各40项。
刘兆佳认为议员表现有多方面指标,最基本是大会出席率,亦可参考质询及委员会数量,议办数量、媒体发言、与社会及官员互动等,但强调重点是具质素的个人见解。对于社会认知度,刘认为选委界议员非「坐定粒六」,尤其政治环境稳定后,现在「比4年前更多人想做议员」,最低限度要「有人识你」。
卜约翰:界别认知度低 可多撰文发声
港大荣休教授卜约翰认为,选委界议员的社会认知度较低,特别是首届任议员者。他解释,大部分选委界议员由官方「拣选」(select),获当局认可便能取得席位。他认为若议员重视知名度,可多在主流媒体撰文、就公众关注的议题发声。但他关注,过往有报道称议员为公众关注议题发声时受限制,若属实将有碍他们提升社会认知度。
明报记者
(立?x??总结系列之一)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