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GBA专题:南沙方案颁布百日 搭通海运铁路航运 南沙湾区中心 学者:未来应跳出广州(组图)

发布 : 2022-9-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张志明认为,南沙的航运在大湾区已有一定竞争力,南沙港(图)铁路建好后可做到海运、铁路、路运结合。(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编者按:去年9月《明报》大湾区专版面世,驻站记者报道湾区一手热点政策、专家分析,亦有生活指南、休闲趣闻。创版一周年之际,正值国务院《南沙方案》颁布将近百天、《前海方案》亦已一周年,本版将连续3天刊载湾区三大创业热土——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河套地区的最新建设进程和学者分析。未来亦将继续为读者呈现更多元、更实用的湾区资讯。

国务院《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出台已近百日,配套措施正相继落地,外界关心新政是否能令发展多年仍「蓄势待飞」的南沙真正插上翅膀。有学者表示,经历早年「打基础」阶段,南沙的交通和产业逐渐成形,未来应跳出「广州南沙」,从大湾区中心点的高度去定位和发展,构建面向RCEP的国际供应链枢纽,并要考虑如何与香港合作。【系列三之一】

明报记者 刘晓宇

2011年,开发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项目」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三地从此被视为未来广东转型升级的三大重要平台。至2021年9月,国务院颁布《前海方案》和《横琴方案》,9个月后颁布《南沙方案》,标志?三地都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具体政策加持。

坊间流传一句话,「广州的今天在越秀和天河,明天在黄埔,后天才是南沙」。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南沙新区规委员会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郑天祥指出,广州版图南北跨度超过200公里的特殊性,加上政府过去更?重广佛同城建设和黄埔区开发,令南沙较难聚集政策和资源。曾参与南沙「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内容制订的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张志明亦表示,「我们叫南沙『区域几何中心』,但一直以来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

铁路航运汇聚 学者:交通竞争力强

放诸整个大湾区,南沙是位于中心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和地形极佳。2012年,南沙获批国家级新区,随后几年又逐渐拥有了广东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市副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定位。张志明忆述,此前大家对南沙的概念还是类似从化、增城等广州郊区,「2012年开始整个战略定位在逐步上升」。

头衔来得快,真正产生实际的效果则需假以时日,产业、交通亦如是。2015年,中国铁建等首批央企入驻南沙,设立华南或区域总部,城市基建相继展开。「进入『十四五』,南沙城市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在应该就逐步迈入产生效益的阶段。」近年来,南沙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广州地铁18号线去年延伸至万顷沙,市中心半小时抵达南沙南端,未来还计划延伸至中山和珠海。「未来从湾区互联角度看,南沙的交通竞争力会非常强。」张志明指出,南沙应进一步整合各种交通资源,形成「多式联运」。「南沙的航运在大湾区已有一定竞争力,现在南沙港铁路建好了,海运、铁路、路运可以结合。(南沙到)深圳宝安机场最快半个多小时,广州白云机场1个多小时,可将它们视为南沙后备机场。从距离上说,南沙到深圳、珠海、中山湾区各地都很近,整合利用多种交通方式,就能达到1+1大于2的效益。」

「其实『后发』也是一个优势。现在提到的双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都是关于区域内的发展。放到更大的维度去看,南沙的优势就出来了。」张志明强调,南沙「不应只是作为广州的南沙,而要从大湾区中心点这样的高度去考虑定位及发展」。

倡建多方合作 造就国际供应枢纽

今年1月,南沙发布全国首个对标RCEP、CPTPP自贸区创新政策,包括探索简化海关程序,探索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等。张志明表示,相较前海和横琴与港澳对接的清晰定位,南沙的优势在于可以跳出这种双方合作框架,「变成三方甚至更多方合作」。他指出,全球化背景下,新冠疫情、中美摩擦、俄乌冲突都导致供应链一定程度断裂,依托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南沙可以在RCEP框架下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枢纽,「这样的维度下,南沙站位会更高,市场会更广」。此外,月初开学的香港科大(广州)将带来新一波人才和科研项目,「若能把科大和战略带来的优势放大,整个南沙的产业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会偏向于相对比较前沿型的科创」。

张志明补充,「产业的培育讲10年一个周期,现在发展迭代愈来愈快,但3至5年还是需要的」。他认为,「十三五」(2016至2020年)是南沙产业搭基础的阶段,「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期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可能到『十五五』(2025至2030年)甚至到『十六五』(2031至2035年),『后天在南沙』的时代就来了」。

南沙GDP增速广州第二

去年,南沙区GDP总量为2131.61亿元人民币,增长9.6%,增速位列广州第二。从绝对值来看,南沙GDP在广州各区仅排第七,是第一名天河区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郑天祥表示,南沙此前引进的中铁、中交、越秀等总部未能带来实质的产业和总部经济的繁荣,是因地产金融引起。他认为南沙应转向高质量发展,发挥原来港口、汽车两个优势,将支柱产业做大,用新能源、智能科技进行绿色化改造,不再单强调吞吐量,而是强调质量。

「南沙港本身是河海结合部,在起步阶段设想大而全可以,但现在已经建设到第五期了,还要建六期;一味扩大规模是不行的」。他认为南沙的重点应是南北航线,吸收泛珠三角、中欧班列货源,「这谁也争不过你,是不是?」然而一直向外扩张就会吃力,因为河海港水深不够,「香港最浅的地方港口都是15米了,它再挖一点就是17米,全球最大的班轮都可以进出。(南沙)这里原来只有11米、10米,要挖到17米成本就太大,没有必要」。

港口应研与港分工 不争吞吐量

郑天祥主张在湾区建立起两个都市圈,一个以北部的广州为中心,另一个以深圳、香港等南部城市为中心,「那?南沙刚好是处在两个中心交界的地方,区位在未来会非常好」。他还强调,南沙要做好与香港在港口方面的分工,不要搞竞争,香港发展高端航运、大船租赁和海事仲裁服务,南沙则可依现有的100多架租赁飞机、100多条船做面向内地的租赁,而不是去竞赛减税、争吞吐量有多少,「南沙未来如何与香港及周边合作,也是一个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