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渥太华、现年82岁的Pat Wong是一个储物狂。(CBC)
【明报专讯】储存物品不掉弃,这可能是一种失调的象徵。住在渥太华、现年82岁的Pat Wong就是一个储物狂。从小到大,她一直难以割舍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她有6个塞得满满储物柜,家里也堆满几十年来所积下来的物品。如今她这些物品变成她的财政负担。
她现在不得不出售一间已无法居住的物业,然后将原来存放在物业内的物品塞进其现居的住处、储物柜和女儿后院的帐篷。黄的储物癖不但浪费金钱及时间,更影响她的人际关系。
她说:「这可能让我失去丈夫的原因,我的大女是这么认为。」
在她的两层小屋内,装有儿童玩具、书籍和报纸的箱子和储物盒,被高高地堆在墙边。黄在狭窄的通道间穿行,停下脚步,逐一解释每一类物品的来历。
那些过时的报纸被存放起来留待日后阅读,但新闻已经过时。其他物品如溜冰鞋、闹钟、鸟笼随意散落。一盏灯占据了浴室的水槽,而厨房的炉灶上堆满东西,已无法使用。
一些玩具是礼物,本该送给孙辈,或是她曾计划开儿所而囤积。黄还记得自己6岁时因火灾失去的玩具。
尽管家中物品已堆积如山,但黄仍会被旧货店的便宜货吸引。
她说:「我觉得,如这些东西无法发挥原本的用途,可能还有其他地方可以用得著。本来物尽其用,不浪费;可现在我就在浪费自己的钱和时间。」
黄说,她的家几年前就开始没有邀请过客人。况且,即使有人来,也几乎没有地方可坐,结果她增添的杂物更多。
她的孩子曾住在这间屋里生活,后来由他们的父亲照顾。她的孙辈也不来探望。她说:「我也不希望他们看到一个如此杂乱的家。」
她尝试清理家中杂物时,但很容易分心。有人曾提出帮助她,但她害怕他们会扔掉一些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她很重要的东西。例如在她主层的一个柜子里存放著她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照片。
渥太华的囤积行为干预专家及《征服杂物:识别、管理与克服囤积策略》一书的合著者伯查尔(Elaine Birchall)表示,愈来愈多人在寻求帮助。她说,并非所有囤积情况都意味著一种失调。只有当一个人因囤积而影响功能时,这才成为一种失调,甚至发展为一种障碍。「囤积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打破信任」。
伯查尔说,储物狂需要别人帮助改变他们对物品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丢弃它,但这可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