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博识:学做真正的大人(组图)

发布 : 2024-11-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exdez@iStockphoto/明报制图)






官方注释、赏析连结。


【明报专讯】《礼记》至唐、宋两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乃士子必读之书。南宋朱熹发扬当中《大学》之旨,将其与《论语》、《孟子》、《中庸》合并为「四书」,撰《四书集注》。《大学》是儒家修身治学入门的重要篇章,千年以来,影响深广,而本文正是《大学》的开首部分,由此可见其重要。

《大学》(节录) 《礼记》

(第1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3段)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意与层次

(第一段) 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提出「明德」(光明高尚的品德)、「亲民」(亲爱于民)、「止于至善」(?x??道德修养的完美境界)三大纲领;随后论述通过「知止」而使人变得「定」(志有定向)、「静」(心不妄动)、「安」(所处而安)、「虑」(处事精详),最后能「得」(得到至善的成果)。末句总结,以「本末终始」之理,说明须「知所先后」,才能求取「大学之道」。

(第二段) 说明如佾x??取「大学之道」——以「修、齐、治、平」四事,逐层??u演,得出以「修身」为本的结论;而「修身」,则须「正心」(使人心归向于正)、「诚意」(使心志真诚)、「致知」(使(自己)获得知识)、「格物」(??u究事物之理)。

(第三段) 说明不论天子或庶民,俱以「修身」为本,强调学习之先后次序,吁入学者须懂分本末厚薄。

官方注释、赏析连结:tinyurl.com/2smuxppz

■要旨精点——思考与学习

(1) 本文取自《______》中《大学》篇的开首。大学,即大人之学,也就是立身处世、修己治人的学问。就大学之道,本文提出「三纲八目」,为初学者订立目标。

(2) 三纲,即「______」、「亲民」、「止于______」。

(3) 八目,即「______」、「致知」、「诚意」、「正心」、「______」、「齐家」、「治国」、 「______」。

(4) 文中指出,要由______内在做起,修身养德,再??u广到家族、国家、天下,达至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答案见另文)

■名家点评赏析(见表)

■作?x??要

1.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首段指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以起统领全篇及作伏笔之用。次段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楚展示修身树德的进程。结段以三纲八目作为天下人的共同目标,呼应前面「修身」、「本末」之理。由此可见,全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2.递进环扣,增说服力

本文论述「三纲」后,以递进方式,指出由「知止」始,历「定」、「静」、「安」、「虑」的进程,最终有所「得」,过程清楚明白。「八目」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各项按部递进,并由此而「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展示树德乃从个人??u广至家族、国家,以至天下,??u论清晰,说服力强。

3.言简意丰,修辞得当

本文语言浅白易懂,却言简意赅。又善用排偶及顶真,加强气势及节奏感,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文意一气呵成,易读易记,便于传颂。

◆成语连结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训出于《大学》。

【明德格物】

香港大学校训。明德,弘扬、彰显光明高尚的品德;格物,深入研究事物的道理。

【止于至善】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训。?x??道德修养的完美境界。

◆文化涉猎

修齐治平

修:修身,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齐:齐家,管理好家庭族人。

治:治国,治理好国家。

平:平天下,安养好天下百姓。

修齐治平,可说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重德修身、求学??u恩天下的进程:从个人立德开始,到正面影响家族、国家,以至天下,将美好的品德修为,??u而广之,让天下都得益。此种思想,千百年来,影响无数士子,成为他们读书求学、做事为人的抱负。

文:袁汉基 - 中学中文科教科书作者,曾任中学中文科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优质学校改进计划学校发展主任

图?exdez@iStockphoto/明报制图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45期]